“腰疼到睡不著,尿里還帶血,去醫院一查,竟然是結石!”今年2月,汪先生因腎結石前往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就診。
CT顯示,他的左腎里長滿了大小不一的結石,最大的有2厘米!更讓人焦慮的是,由于腦梗長期服用抗凝藥,醫生告訴他,想要通過傳統的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俗稱“打洞取石”,還得停藥整整一周。這意味著,他要忍受腰部1cm左右的切口疼痛、腎臟的損傷出血,術后臥床1-2天、長時間住院……一想到這些,汪先生心里直打鼓。
就在汪先生憂心忡忡的時候,一位來自上海瑞金醫院的泌尿外科援藏醫生趙陽帶著“黑科技”來了!
趙陽醫生提出的方案是——一次性輸尿管軟鏡聯合頭端可彎曲負壓吸引鞘。
什么是軟鏡?想象一條極細的“蛇形攝像機”,能順著尿道鉆進腎盞最深處,看清每一顆結石。
什么是負壓吸引鞘?它像一支微型真空吸塵器,把碎石和粉末吸走。
二者合體,以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安全、高效地清除結石,顯著降低殘石率,成為處理復雜性上尿路結石的理想手術方式之一。有了“黑科技”的加持,趙陽醫生也成功實施了迪慶州首例頭端可彎曲負壓鞘聯合一次性軟鏡碎石取石術。
趙陽醫生坦言:“以前這種情況,要么做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要么嘗試軟鏡碎石,但至少需要2次軟鏡手術。現在用輸尿管軟鏡結合頭端可彎曲負壓吸引鞘,一次就能把結石全部清除干凈,且無切口”
手術時,趙陽醫生熟練操作輸尿管軟鏡,靈活彎曲,精準鎖定腎上中下三盞的石頭;激光碎石的同時,負壓系統把碎石及粉末瞬間吸走。45分鐘后,患者各個腎盞的結石全部粉碎并吸出體外,手術宣告結束。術后第1天清晨,汪先生尿色清,拔除導尿管后,能自主行走。當天下午,復查腹部X線:未見明顯結石殘留,隨后出院——住院總計48小時。這就是首例頭端可彎曲負壓鞘聯合一次性軟鏡碎石取石術的優勢。與傳統PCNL相比,切口從1 cm降到零切口,住院時間從5-7天壓縮到2天,疼痛感由中重度銳減為輕度或無明顯不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趙陽醫生不僅自己開展手術,更是手把手地將手術操作要點傳授給當地醫生。截止目前,迪慶州已完成20多臺同類手術。“這次手術不只是一次技術革新,更是上海援滇智慧在高原的現實落地。”趙陽醫生繼續講到,“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推廣一次性輸尿管軟鏡聯合頭端可彎曲負壓吸引鞘技術,建立遠程會診平臺,讓更多云南藏區同胞在家門口享受上海的優質醫療服務。”
其實,不僅是趙醫生,迪慶州人民醫院的醫生們不斷刷新著當地醫療的"新紀錄":2月27日,在當地院領導支持下,婦產科宋瑋醫生憑借精湛操作完成科內首例經臍單孔腹腔鏡雙側輸卵管切除,僅留臍部細孔便讓患者術后疼痛輕、恢復快,贏得同仁與家屬贊譽;本月急診中,兒科許旭醫生奮力搶救1歲4個月重癥肺炎患兒,兩度心跳呼吸驟停仍助其脫機穩定,又在缺乏影像時敏銳判斷12歲胃穿孔并即刻聯動外科,爭取黃金手術窗,家屬感激不已;乳腺外科張旭醫生則借遠程MDT與瑞金乳腺中心共議,為疑難晚期乳腺癌患者制定精準方案,并在迪慶州創辦首個乳腺專科門診,讓當地患者足不出州便享頂尖資源,三位醫生以實力書寫救治與創新新高度。嘉定院區心臟內科費夢懿護士攜當地醫院護士進行6次病房質控及危重癥督查,并主導全院質控督查,發現問題即分析整改并反饋,全面提升了醫院的護理質量。
為瑞金援迪慶的醫生們和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點贊,更為默默奉獻的所有醫務工作者點贊!
撰文:張子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