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合成營為啥打不了持久戰?這一缺點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如果遇到戰時該咋辦?
軍改后合成營已經成為我軍集團軍中最基礎的戰術作戰單位,這一改革也使得相應的部隊作戰更加機動指揮更加靈活,并且合成化的作戰能力也更高,能夠獨立快速的完成各類小規模的戰術打擊任務。
但這卻并不意味著合成營就毫無缺點,更不能因此認為合成營就無所不能,而合成營最大的問題就是打不了持久戰。
合成營雖然整合了裝甲、炮兵和支援等多個兵種,但是單次攜帶的彈藥、油料和備件都是僅僅只能滿足幾天的高強度作戰需求。
例如其坦克連的油料儲備通常只能支持連續突擊48至72小時。像是能夠打擊敵方縱深的122毫米和155毫米炮,每分鐘炮彈消耗量就可以達到數十發。這樣的現代重武器高消耗特性,會迅速耗盡合成營的儲備。
當然合成營也并非不想多帶儲備物資和彈藥,而是因為其人數編制和整體規模就決定了其作戰體量。
合成營相比于普通團級建制,將人員壓縮至800人左右,除了作戰支援和后勤保障等人員外,雖然也有約400多人的一線作戰人員,基本和普通的步兵營人數大致相當。
但是卻要承擔坦克、火炮和通信等10多個兵種的協同任務。
而且將坦克連、炮兵連等單位下放到合成營當中,看似是增強了火力,同時也帶來了后勤和維護上的不可持續。
更重要的是這種技術兵種多,而直接作戰兵力少的結構,會導致在實際作戰過程中一線兵力根本沒有輪換機制和后備力量支持。
雖然合成營在作戰能力上是明顯強于普通步兵營的,但是合成營想要實現的戰術能力并非是對標普通的步兵營,而是對標的傳統步兵團。但傳統步兵團可以采用三班倒的輪戰模式,三個營能夠24小時輪換作戰。
但合成營卻像單班制的工廠,即便配備了先進的自動化作戰裝備,可士兵也是人難以連續作戰超過24小時后,一旦超過極限戰斗力就會斷崖式下降。
更別說在后勤裝備無法得到及時且持續供應的情況下,更是難以擔負打持久戰的重任。
像俄軍在俄烏戰場上的教訓就很明顯,缺乏輪換部隊的100多個營級戰斗群全面撒開后,在經歷持續戰斗的情況下作戰效率就大幅下降。
而且合成營的戰術設計具有先天局限性,其實際的作戰縱深一般也就只有6至10公里左右,而這種設計追求的就是快進快出,如同特種部隊突襲作戰一樣,并不是用來打持久消耗戰的。
如果像俄烏沖突一樣戰線縱深延長到50公里以上,那么分散分布的合成營就無法形成有效的防御縱深。
當然這些局限也是合成營追求小而精特性必然付出的代價。就像跑車不適合越野一樣,合成營本身就是為短期高強度沖突設計。
當然如果遇到戰時,如果使用合成營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并不一定是將所有的合成營都作為獨立的進攻防守力量使用,而是可以多個合成營梯次搭配使用。
同時還可以在需要時快速補充強化合成營兵力,進而轉為持久戰模式。
看了合成營打不了持久戰的問題,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中國軍網,戰車列陣、炮聲轟鳴,一場合成營體系進攻訓練火熱展開 http://www.81.cn/yw_208727/16270653.html
亮劍東南,第71集團軍某旅組織合成營實彈戰術演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156557925990315&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