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年,32歲李世民從突厥手中,搶回63歲蕭皇后。酒過三巡,他盯在她臉上,說得意味深長:“表嬸,今后你就住在朕的后宮。”話音一頓,他倒一杯酒,送到蕭氏面前,緩緩開口,“朕和隋煬帝相比,誰更厲害?”
一、出身名門
蕭氏,出生于西梁皇室,父親是西梁孝明帝蕭巋。
她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公主,但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
因為當時江南有個說法叫“二月生子不舉”,而蕭氏就出生于二月。
于是,他的父母就將她交給東平王蕭岌撫養。
但沒想到,蕭岌夫婦收養她沒有滿1年,便雙雙離世。
于是,蕭氏又被轉交給舅父張軻撫養。
舅父家窮,蕭氏需要親自操持家務。
但此時正在舂米的她,絕不會想到,她會成為隋朝的王妃。
582年,隋文帝決定為晉王楊廣選妃。
自此,蕭氏的人生迎來重大轉折。
隋文帝聽了術士的建議,一定要在西涼公主中選妃。
但西涼國的公主都不合適。
就在這時,蕭巋想起被寄養在外的女兒,就趕緊派人把她接回。
蕭氏小時候,袁天罡就曾預言她是“母儀天下,命犯桃花”。
自此,蕭氏從一個皇宮棄女,搖身一變成為隋朝皇妃。
婚后,蕭皇后與楊廣的感情十分融洽。
她察覺到了他們的喜好。
隋文帝生性節儉,看不慣鋪張浪費。
獨孤皇后嫉妒心強,厭惡妃妾爭寵。
而太子楊勇卻妻妾成群,奢靡無度,正犯了兩人的忌諱。
于是,蕭皇后建議楊廣扮演一個專情、節儉、孝順的丈夫,以此來討隋文帝的歡心。
此外,楊廣作為晉王,封地在揚州。
蕭皇后便利用自己西梁公主的身份,積極為楊廣拉 攏江南士族和一些佛教高僧。
后來,隋文帝廢黜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604年,楊廣登基稱帝,史稱隋煬帝。
次年,39歲的蕭氏被封為皇后。
她果真如袁天罡所說,母儀天下。
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等待她的是人生磨難。
他的夫君登上皇位后,本性暴露。
楊廣登基后,下令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征調民夫達200萬人。
他還熱衷于巡游,多次巡游江都,船隊浩浩蕩蕩,綿延數十里。
蕭氏溫順,寫下了著名的《述志賦》委婉勸誡:“居高處常慮缺,持滿每憂盈”
但沒想到這句話,成為后來論證隋煬帝失德的依據。
這自然是后話。
果真,沒過幾年,隋朝大亂。
宇文化及趁機發動宮變,叛兵沖入了迷樓。
二、隋朝之亂
宇文化及以蕭氏的兒子要挾,逼迫她就范。
蕭氏只提出一個條件,就是按皇帝的禮儀安葬隋煬帝。
后來,宇文化及自立為帝,將她帶到聊城,封她為淑妃。
不過他的皇帝之位并未坐穩幾天,寇建德就殺了過來。
宇文化及倉皇逃跑,將蕭氏扔下。
沒想到,寇建德進宮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
竇建德表面上對她禮遇有加,卻常以關心之名,到她住處徘徊,言語間盡是試探。
蕭氏只能委曲求全。
后來,突厥處羅可汗聽聞她的美貌,竟然派人找竇建德索要。
竇建德懼怕突厥的勢力,將她拱手相送。
她就帶著孫子楊政道,前往東 突厥。
但沒想到,這一去就是10年。
到了突厥,周圍言語不通,蕭氏苦悶難言。
但讓她更難受的是,突厥 “父死,妻其后母”的風俗。
處羅可汗死后,她只能又嫁給了頡利可汗。
而此時的中原,已是大唐王朝的天下。
三、重回中原
630年,李靖出征突厥,他發現了蕭氏,并將消息傳回長安。
李世民聽聞大喜,忙命李靖將人小心帶回長安。
蕭氏坐著馬車,在朱雀大街上,她掀開車簾。
看到李靖親率的玄甲軍,看到城樓上的“天下長安”,她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
入宮后,李世民設宴款待。
鎏金屏風后面轉出一襲襦裙身影。
李世民一怔。
蕭氏眼尾已有細紋,但她保養得宜,比尋常少女還多了幾分氣韻。
酒過三巡,他盯在她臉上,說得意味深長:“表嬸,今后你就住在朕的后宮。”
論親疏關系,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哥,蕭氏是他的表嬸。
蕭氏聽到這話,心中一松。
她雖回到故土,但卻毫無謀生之力,能進入皇宮是最好的歸宿。
但聽到這一聲“表嬸”,她忙站起身,行禮說道:“陛下嚴重了,罪婦愧不敢當。”
李世民搖了搖手,示意她落座,輕笑著說道:“今日只論親疏,不論尊卑。”
蕭氏心中稍安。
“只不過,”李世民話音一頓,目光灼灼盯在她臉上,緩緩開口說道,“朕有一事想請教表嬸。”
但她還是強繃著鎮定,柔聲問道:“罪婦定知無不言,陛下但問無妨。”
李世民屏退左右。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她桌案前,抬手給她斟了一杯酒,送到她的面前,緩緩問道:“朕和隋煬帝相比,誰更厲害?”
蕭氏聞言,心中大驚。
隋煬帝是她先夫,人死為大,她不應論再說其是非功過。
但如若隨意糊弄李世民,那不僅會居無定所,還很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短暫的慌亂后,她很快鎮定下來。
輕聲說道:“陛下,您開創了大唐基業,又何必同一個亡 國之君作比較?”
此言一出,李世民爽朗大笑起來。
蕭氏也暗中松了口氣。
實際上,李世民的心思很明顯。
接她入宮,既是向江南世族消失李唐王朝的正統,也是向關隴集團內的勛貴顯示懷柔之策。
自此,蕭氏就在李世民的后宮中生活下來。
《舊唐書》稱“禮賜甚厚”。
她住在歸安殿,遠離后宮和朝堂。
頗為安靜。
而且,她還獨創了一種“南朝啼妝”。
成為宮中后妃爭相效仿的妝容。
更沒想到的是,她發明的“雙子髻”配金步搖的樣式,讓波斯商人愿意出2桶胡椒的價 格。
但她卻不在乎,她在乎的改嫁突厥。
她在宮中經常抄寫《法華經》,頻繁寫著“慚”和“愧”。
但她在突厥期間,傳授的桑蠶技藝,使得漠北出現了“蕭氏絹”。
后來,這種技藝被傳入波斯,風靡一時。
647年,蕭氏去世,享年81歲。
李世民以皇后禮將她與隋煬帝合葬在了揚州。
回顧蕭氏的一生,從隋朝的繁華到亂世的顛沛,再到大唐的安穩,她的命運與皇帝緊密相連。
這場跨越31歲年齡鴻溝的戲碼中,李世民用一舉動,穩定了局勢。
前朝蕭后的素衣,終于成為唐宮晚霞的一縷金邊,為李唐王朝添上一抹亮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