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隋滅南陳。而公元590年,在南陳舊地發生了大估摸的反叛于是楊堅派遣楊素統兵平定江南叛亂。而這時嶺南地區番禺夷族人王仲宣起兵造反,當時駐守廣州的隋朝大將韋洸中流箭身亡。楊堅派給事郎裴矩前去巡撫嶺南地區,裴矩募集了三千士兵,在冼夫人的幫助下,平定了嶺南地區的叛亂。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資治通鑒》記載的這段歷史。
《資治通鑒》原文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開皇十年(庚戌,公元五九零年)
江表自東晉已來,刑法疏緩,世族陵駕寒門;平陳之后,牧民者盡更變之。蘇威復作《五教》,使民無長幼悉誦之,士民嗟怨。民間復訛言隋欲徙之入關,遠近驚駭。于是婺州汪文進、越州高智慧、蘇州沈玄懀皆舉兵反,自稱天子。署置百官。樂安蔡道人、蔣山李凌、饒州吳世華、溫州沈孝徹、泉州王國慶、杭州楊寶英、交州李春等皆自稱大都督,攻陷州縣。陳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執縣令,或抽其腸,或臠其肉食之,曰:“更能使儂誦《五教》邪!”詔以楊素為行軍總管以討之。
素將濟江,使始興麥鐵杖戴束稾,夜,浮渡江覘賊,還而復往,為賊所擒,遣兵仗三十人防之。鐵杖取賊刀,亂斬防者,殺之皆盡,割其鼻,懷之以歸。素大奇之,奏授儀同三司。
素帥舟師自楊子津入,擊賊帥硃莫問于京口,破之。進擊晉陵賊帥顧世興、無錫賊帥葉略,皆平之。沈玄懀敗走,素追擒之。高智慧據浙江東岸為營,周亙百余里,船艦被江;素擊之。子總管南陽來護兒言于素曰:“吳人輕銳,利在舟楫,必死之賊,難與爭鋒,公宜嚴陳以待之,勿與接刃。請假奇兵數千潛渡江,掩破其壁。使退無所歸,進不得戰,此韓信破趙之策也。”素從之。護兒以輕舸數百直登江岸,襲破其營,因縱火,煙焰張天。賊顧火而懼,素因縱兵奮擊,大破之,賊遂潰。智慧逃入海,素躡之至海曲,召行軍記室封德彝計事,德彝墜水,人救,獲免,易衣見素,竟不自言。素后知之,問其故,曰:“私事也,所以不白。”素嗟異之。德彝名倫,以字行,隆之之孫也。汪文進以蔡道人為司空,守樂安,素進討,悉平之。
素遣總管史萬歲帥眾二千,自婺州別道逾嶺越海,攻破溪洞,不可勝數。前后七百馀戰,轉斗千馀里,寂無聲問者十旬,遠近皆以萬歲為沒。萬歲置書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言于素。素上其事,上嗟嘆,賜萬歲家錢十萬。
素又破沈孝徹于溫州,步道向天臺,指臨海,逐捕遺逸,前后百馀戰,高智慧走保閩、越。上以素久勞于外,令馳傳入朝。素以馀賊未殄,恐為后患,復請行,遂乘傳至會稽。王國慶自以海路艱阻,非北人所習,不設備;素泛海奄至,國慶遑遽棄州走。馀黨散入海島,或守溪洞,素分遣諸將,水陸追捕。密令人說國慶,使斬送智慧以自贖;國慶乃執送智慧,斬于泉州,馀黨悉降。江南大定。
素班師,上遣左領軍將軍獨孤陀至浚儀迎勞;比到京師,問者日至。拜素子玄獎為儀同三司,賞賜甚厚。陀,信之子也。
楊素用兵多權略,馭眾嚴整,每將臨敵,輒求人過失而斬之,多者百馀人,少不下十數,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對陳,先令一二百人赴敵,陷陳則已,如不能陷而還者,無問多少,悉斬之;又令二三百人復進,還如向法。將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戰無不勝,稱為名將。素時貴幸,言無不從,其從素行者,微功必錄,至他將雖有大功,多為文吏所譴卻,故素雖殘忍,士亦以此愿從焉。
以并州總管晉王廣為揚州總管,鎮江都,復以秦王俊為并州總管。
番禺夷王仲宣反,嶺南首領多應多,引兵圍廣州。韋洸中流矢卒,詔以其副慕容三藏檢校廣州道行軍事。又詔給事郎裴矩巡撫嶺南,矩至南康,得兵數千人。仲宣遣別將周師舉圍東衡州,矩與大將軍鹿愿擊斬之,進至南海。
高涼冼夫人遣其孫馮暄將兵救廣州,暄與賊將陳佛智素善,逗留不進;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暄,系州獄,更遣孫盎出討佛智,斬之。進會鹿愿于南海,與慕容三藏合擊仲宣,仲宣眾潰,廣州獲全。洗氏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引彀騎衛,從裴矩巡撫二十馀州。蒼梧首領陳坦等皆來謁見,矩承制署為刺史、縣令,使還統其部落,嶺表遂定。
矩復命,上謂高颎、楊素曰:“韋洸將二萬兵不能早度嶺,朕每患其兵少。裴矩以三千弊卒徑至南海,有臣若此,朕亦何憂!”以矩為民部侍郎。拜馮盎高州刺史,追贈馮寶廣州總管、譙國公。冊洗氏為譙國夫人,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官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仍敕以夫人誠效之故,特赦暄逗留之罪,拜羅州刺史。皇后賜夫人首飾及宴服一襲,夫人并盛于金篋,并梁、陳賜物,各藏一庫,每歲時大會,陳之于庭,以示子孫,曰:“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忠順之心。今賜物具存,此其報也。汝曹皆念之,盡赤心于天子!”
番州總管趙訥貪虐,諸俚、獠多亡叛。夫人遣長史張融上封事,論安撫之宜,并言訥罪,不可以招懷遠人。上遣推訥,得其贓賄,竟致于法;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親載詔書,自稱使者,歷十馀州,宣述上意,諭諸俚、獠,所至皆降。上嘉之,賜夫人臨振縣為湯沐邑,贈馮仆崖州總管、平原公。
《資治通鑒》譯文
開皇十年(庚戌,公元590年)
江南地區自從東晉以來,刑法寬大,執行不嚴,世家大族凌駕于寒門庶族之上。平定陳以后,隋朝地方官吏完全改變了這種情況。尚書右仆射蘇威又撰寫了《五教》,令江南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得熟讀,因此士民抱怨。當時江南民間又傳言隋朝將要把百姓都遷徙到關內去,于是遠近驚駭。婺州人汪文進、越州人高智慧、蘇州人沈玄都起兵造反,各自稱天子,設置百官。又有樂安人蔡道人、蔣山人李、饒州人吳世華、溫州人沈孝徹、泉州人王國慶、杭州人楊寶英、交州人李春等都自稱大都督,起兵攻陷隋朝州縣。在陳原來管轄的境內,幾乎都發生了反叛,勢力大的有數萬人,小的有幾千人,他們互相聲援,抓獲隋朝縣令后,或者抽出他的腸子,或者割下他的肌肉作為食物,氣憤地發泄道:“看你還能讓我們誦讀《五教》不能!”隋文帝下詔任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軍前去討伐。
楊素將要渡過長江,先派遣始興人麥鐵杖頭戴蒿草,在夜里游過長江去刺探敵情,返回后又去,被反叛的軍隊抓獲,派遣兵士三十人看守他。麥鐵杖伺機奪取了一個兵士的大刀,一鼓作氣把看守他的兵士全部殺死,然后割下他們的鼻子,渡江返回。楊素非常驚奇,于是上書奏請朝廷授予他儀同三司。
楊素率領水軍從楊子津進入江南,攻打叛軍首領朱莫問于京口,并打敗了他。隨后又進軍攻打晉陵叛軍首領顧世興、無錫叛軍首領葉略,都被平定。叛軍首領沈玄懀兵敗逃走,被楊素率軍追上抓獲。叛軍首領高智慧據守浙江東岸以為營壘,連綿達一百余里,戰船布滿江面。楊素進軍攻打,部將南陽人來護兒對楊素說:“吳地人悍勇敏捷,善于使用戰船作戰,而且都懷著必死的決心,因此難以與他們爭鋒。您應該率軍嚴陣以待,不要和他們交鋒,請給我奇兵數千人,偷偷渡過浙江,襲擊敵軍的后方營壘,使他們退沒有路,進不得戰,這就是秦朝末年漢將韓信擊破趙軍所采取的戰術。”楊素聽從了他的建議。于是來護兒率領輕型戰船數百艘,徑直登上浙江東岸,攻破了高智慧的大本營,縱火焚燒敵軍營壘,煙焰沖天。叛軍回望后方營壘起火,十分恐懼,楊素乘機率軍奮勇進攻,大敗敵軍,叛軍潰敗。高智慧逃入海中,楊素也率軍跟蹤追擊直達海邊。楊素召見行軍總管府記室參軍封德彝商議軍事,封德彝失足落水,被人救起得免一死,他換過衣服后就去見楊素,沒有說自己落水的事。楊素后來知道了此事,就問他為什么不說,封德彝回答說:“那是私事,所以沒有告訴您。”楊素不由得嘆奇。封德彝名叫封倫,人們一般都稱他的字,他是封隆之的孫子。叛軍首領汪文進任命蔡道人為司空,守衛樂安,楊素又率軍進討,全都被平定。
楊素派遣行軍總管史萬歲率領軍隊兩千人,從婺州經小道翻嶺渡海,攻下了無數叛軍盤據的溪洞。前后共經過七百多次戰斗,轉戰一千多里,一百多天毫無消息,人們都認為史萬歲已全軍覆沒。史萬歲把書信封進竹筒里,然后放在水中,被挑水的人得到,轉告了楊素。于是楊素向朝廷上書報告了史萬歲的事跡,隋文帝看后連聲稱奇,賞賜給史萬歲家人十萬錢。
楊素又在溫州攻破沈孝徹,步行到天臺,到處追捕逃逸,前后進行了一百多場戰斗,高智慧逃到閩越。楊堅因為楊素一直在外作戰,讓他回朝,楊素因為剩下的賊寇還沒消滅完,害怕留有后患,再次請求行軍,于是帶領軍隊到達會稽。王國慶自認為海路艱難險阻,不是北人能輕易客服的,所以不設防備,楊素渡海偷偷到達,王國慶恐懼慌亂棄州而逃。剩下的賊寇分散在海島,有的據守溪洞,楊素分別派遣將領,水陸同時追捕。秘密派人去說服王國慶,讓他斬殺或者活捉高智慧來贖免自己的罪行,王國慶將高智慧抓住送給楊素,高智慧在泉州被斬,其余賊寇也都投降。江南反賊被全部平定。
楊素班師回朝,隋文帝派遣左領軍將軍獨孤陀到浚儀迎接慰勞。楊素回到京師后,文帝每天都要派人到他府上問候。隋文帝又拜授楊素的兒子楊玄獎為儀同三司,并且賞賜給他許多財物。獨孤陀是獨孤皇后父親獨孤信的兒子。
楊素用兵很有權略計謀,治軍嚴整,軍令如山,每當要臨敵打仗的時候,就尋找一些士兵的過失而將他們處斬,多的時候達一百多人,少的時候也不下十多人,跟前血流滿地,而楊素談笑自若,毫不在意。及至雙方擺開陣勢后,楊素就先派一二百人前去沖擊敵陣,能攻破敵陣則罷,如不能攻破敵陣而退回的人,不論多少全部處斬。然后又派二三百人再次沖擊敵陣,還像前面那樣處置。因此,將士們莫不戰栗驚恐,都懷有必死之心,奮勇向前,從不后退,因此楊素戰無不勝,稱為名將。楊素深得隋文帝的寵信,對他言聽計從,跟隨楊素征戰的將士,有功必賞,至于別的將士,雖然有大功,卻經常受到朝中文官的壓制,所以楊素雖然殘忍,將士們也愿意跟隨他。
隋朝任命并州總管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鎮守江都,重又任命秦王楊俊為并州總管。
番禺夷族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嶺南地區各族首領多起兵響應他,于是王仲宣率軍包圍了廣州。總管韋洸中流矢而死,隋文帝下詔令他的副手慕容三藏檢校廣州道行軍事。文帝又下詔令給事郎裴矩前去巡撫嶺南地區,裴矩進至南康,得到軍隊數千人。王仲宣派遣部下別將周師舉率軍圍攻東衡州,裴矩和大將軍鹿愿率軍打敗了周師舉并殺死了他,隨后率軍進至南海。
嶺南蠻族首領高涼洗夫人派她的孫子馮暄率軍救援廣州,馮暄一向與叛軍將領陳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進。洗夫人得知后十分憤怒,就派人到軍中逮捕了馮暄,關押在州城監獄;又派遣孫子馮盎率軍討伐陳佛智,將他斬首。馮盎率軍進至南海,與大將軍鹿愿的部隊會合,然后與廣州守將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隊潰敗,因此廣州得以保全。洗夫人親自披戴甲胄,乘坐披甲的馬,張開用錦緞做的傘蓋,率領軍隊張弓搭箭,禁衛保護,陪同裴矩巡撫嶺南地區二十余州。蒼梧首領陳坦等都來拜見裴矩。裴矩根據朝廷的旨意任命他們為刺史、縣令,讓他們回去統率各自的部落,于是嶺南地區被平定。
裴矩回朝復命,隋文帝對尚書左仆射高熲與內史令楊素說:“當年韋洸率軍兩萬人不能盡早到達嶺南,朕總是擔心他帶兵太少。如今裴矩率領三千弱兵卻能徑至南海,有了這樣的臣子,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于是任命裴矩為民部侍郎。又任命馮盎為高州刺史,追贈洗夫人的丈夫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封洗夫人為譙國夫人,設立譙國夫人幕府,配備長史以下的官吏,朝廷授給洗夫人印章,允許她調發本部落所屬六州兵馬,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可相機行事。還下敕令由于洗夫人忠心朝廷,立功邊陲,特赦免馮暄逗留不進之罪,任命他為羅州刺史。獨孤皇后也賞賜給洗夫人一些金銀首飾和宴會禮服一套。洗夫人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一個黃金小箱子里,分別和梁、陳朝廷賞賜的物品各藏在一個庫中,每年舉行部落大朝會時,拿出來陳列在大廳里,讓子孫們看,并對他們說:“我歷事梁、陳、隋三代君主,用的只是一顆忠誠的心,現在朝廷賞賜的物品俱在,這就是我得到的酬報,你們應該牢記我的話,對朝廷天子赤膽忠心。”
后來,番州總管趙訥貪虐殘暴,嶺南各地的俚族、獠族多逃亡反叛。洗夫人派遣幕府長史張融呈上密封的奏疏,論敘了應該怎樣安撫百姓,并揭發了趙訥的罪行,認為趙訥的所作所為不能招撫和懷柔邊遠地區的各族人民。于是隋文帝派遣使者到番州審查趙訥,取得了他貪贓受賄的證據,將他依法治罪;又委命洗夫人招撫慰問逃亡反叛的百姓。洗夫人親自帶著隋文帝的詔書,自稱為朝廷的使節,經過十多個州,宣布文帝的旨意,曉諭各州的俚族、獠族百姓,所到之處都紛紛歸降。因此,隋文帝下令嘉獎洗夫人,賞賜給洗夫人臨振縣作為私用封地,又追贈馮仆為崖州總管、平原公。
關于這段的歷史解讀請參看本公號同期發布文章:
歡迎加入知識星球,一起探討感興趣的歷史教育話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