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5月5日電(記者沈易瑾)立夏時節,在黑龍江省海倫市東風鎮仁東村的櫻桃園內,一排排櫻桃樹抽芽吐綠,枝頭掛滿青果。眼下正值“五一”小長假,前來參觀果園、體驗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仁東村的櫻桃樹大棚。新華社發
“楊先生,您認領的那棵櫻桃樹,現在花開得正旺呢!”在櫻桃園入口,工作人員指著一棵掛著“茁壯成長”許愿牌的果樹,向視頻另一邊的認領人介紹生長情況。“再過一個多月等櫻桃成熟,您可以隨時過來采摘。”
今年,仁東村依托4萬平方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引進吉林美早吉塞拉6號優質櫻桃樹350棵,推出個性化定制服務,園方為櫻桃樹建檔,指派專人養護并定期推送生長信息,給認領人提供從種植到采摘的全流程參與體驗。
“保底收獲2斤櫻桃,超產部分歸認領人,不足我們補足,風險村里擔著!”大棚另一角,仁東村黨支部書記曲偉君正給果樹綁縛支撐枝,“而且認領人在定制期間還可免費享受入園燒烤、挖野菜等活動,享受田間樂趣。”
他給記者算了筆賬,2025年,櫻桃園預計產量1050斤,采摘價每斤100元,可為村集體創收10.5萬元,同時帶動6名農戶務工,人均增收5000元。
“最初做定制果園,是想讓土地‘活’起來,沒想到盤活了人心。” 曲偉君看向正在直播宣傳的工作人員說,“用短視頻記錄果樹生長,幫農戶直播賣貨,這黑土地越來越有‘潮氣’了,大家也越來越有干勁了。”
穿過果園大棚走入仁東村村舍前,整齊的小菜園映入眼簾,一片生機勃勃。
“我們現在不是單純種地,更像‘土地管家’。”正在給定制菜園翻土的村民張寶山擦了把汗,眼角笑出細紋,“我們對這些被認養的菜比對我們自家的還上心呢!”
近年來,仁東村創新推出40-50平方米的小菜園定制服務,精準對接城市人群對綠色健康生活的需求,打造“可耕、可賞、可食”的田園綜合體,從源頭保障“舌尖上的健康”。
曲偉君介紹,村里的定制菜園分為自耕和托管兩種模式,自耕園由定制者親自參與種植,園區提供種植農具和技術指導。托管則由園區全程代管,認領人輕松收獲新鮮蔬菜。
“第一次看見自己種的黃瓜開花,孩子興奮得直拍照。”帶著女兒來體驗種植的陳女士說,“這里的菜吃起來有‘太陽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了‘粒粒皆辛苦’不只是課本里的句子。”
“鄉村振興不能‘等靠要’,得讓土地‘生金’。”曲偉君說。這片曾經的傳統農業村,正用“定制”的鑰匙,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將傳統農業升級為集采摘、觀光、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業態。
“一棵棵果樹”托起富民產業,“一畦畦菜園”連接城鄉兩頭甜。如今,仁東村的經驗已輻射至周邊,聯建“寒地牛蛙養殖基地”等5個項目,形成“一村一策、聯村共建”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