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瓜田里扒拉著土,手里攥著幾株發(fā)黃的南瓜苗直嘆氣。隔壁李叔家的藤蔓早爬滿了架,自家苗子卻像沒睡醒,葉子蔫巴巴的——都是施肥沒摸準門道惹的禍。種地這事兒,光下蠻力可不行,得懂地里的講究。
南瓜雖說不挑地,沙土地滲水快,黏土地保肥強,可施肥法子大不同。村東頭老王頭去年在沙土地把糞肥撒得稀碎,結果根系夠不著養(yǎng)分,結出的南瓜拳頭大就蔫了;西坡的趙嬸在黏土地把肥料堆成小山,燒得根須發(fā)黑,滿架藤蔓光開謊花不坐果。底肥是南瓜的"起家糧"。
老把式都說"基肥足,苗兒壯",得提前漚熟糞肥,堆上兩個月直到?jīng)]酸臭味。
一畝地撒上兩車漚好的牛羊糞,再拌上三四十斤復合肥,沙土地得把肥埋在根周圍30厘米處,像給苗兒擺上"小灶";黏土地就得把肥勻開,翻土20厘米深,讓泥和肥吃透勁,不然苗兒要么餓肚子,要么被"撐著"。小苗剛露頭時最嬌貴,追肥得看"臉色"。葉子發(fā)黃打卷的弱苗,離根10厘米處撒把尿素,像給病人喂補藥;可壯苗要是多施了氮肥,立馬撒歡長藤蔓,花倒是開得多,小南瓜坐不穩(wěn)就掉。
去年前街的小李不懂這茬,看著苗旺猛撒尿素,最后滿架綠葉不見瓜,愁得直拍大腿。
等到第一個小南瓜坐穩(wěn)當,就得下"重手"追肥了。
這時候南瓜像長身體的娃娃,需要勁足的"飯食"。每畝地挖溝埋20斤尿素加15斤硫酸鉀,或者澆上300斤漚熟的糞水,離主根得半米遠,不然燒了根就得不償失。去年我家就吃了虧,圖近在根邊施肥,燒得主根發(fā)焦,幸虧發(fā)現(xiàn)得早,趕緊澆水沖肥才保住苗。
南瓜長到拳頭大,根須開始"犯懶",這時候得靠葉面肥"救場"。
每周用磷酸二氫鉀溶液噴葉子背面,跟給苗兒"打點滴"似的。可千萬別貪濃,0.3%的濃度剛剛好,有回鄰居按0.
5%配藥,噴完葉子邊沿焦枯,急得四處打聽補救法子——葉面肥雖好,濃度可是"要命關"。施肥禁忌比星星還多。
生糞絕對碰不得,沒漚熟的糞肥埋地里,好比埋了"炸彈",發(fā)熱燒根不說,還招得地蛆亂鉆。還有那含氯的化肥,南瓜見了直"犯怵",施多了瓜皮發(fā)苦,口感差老遠。可總有些新手圖省事,生糞直接下地,結果苗兒蔫的蔫、死的死,后悔不迭。
現(xiàn)在種地也講究新舊結合。老一輩的經(jīng)驗是"寶",什么時候施什么肥,弱苗壯苗怎么分,沙土地黏土地咋區(qū)別,都是幾十年摸出來的門道;可新技術也不能丟,測土配方能知道土壤缺啥,滴灌施肥省水又精準,村里老把式現(xiàn)在也學著用,都說"老法子加新招,種瓜更省心"。
看著地里漸漸膨大變黃的南瓜,老張終于舒展了眉頭。他說今年才明白,南瓜有三段"黃金期":底肥足才能苗兒旺,中期追肥狠才能坐果多,后期保葉勤才能養(yǎng)分足。
鉀肥讓瓜更甜,鈣肥讓皮更硬,氮肥多了反壞事——這些細節(jié)看著瑣碎,卻是豐收的關鍵。村里每年都有新種瓜的人,總有人問為啥自家南瓜長不大、口感差。其實答案就在施肥的門道里:該補的時候別吝嗇,該控的時候別手軟,土地從來不會騙人,你怎么待它,它就怎么回報你。
就像老農用糙手拍著瓜藤說的:"種地不是跟土地較勁,是得摸清它的脾氣。
"說到底,種南瓜就像養(yǎng)孩子,得看"長勢"給"吃喝",該補營養(yǎng)時不馬虎,該忌口時不心軟。
現(xiàn)在老張逢人就念叨施肥的講究,他說以前覺得施肥就是撒把肥的事兒,現(xiàn)在才知道,每一步錯了都要付出代價。看著田埂上滾圓的南瓜,他笑說:"地里的學問深著呢,夠咱們學一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