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dmxwsh9999
4月27日,外籍“網絡達人”在體驗金石傳拓技藝。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攝
4月27日,河北大名縣大名宋街迎來了一群引人注目的“異域來客”,來自俄羅斯、阿塞拜疆、柬埔寨、尼泊爾等國家的20余位外籍“網絡達人”,在這里參加由大名縣文化和廣電旅游局主辦的文旅采風活動。他們身著融合宋代服飾元素的漢服,學習古人相互揖讓的禮節,并和當地民眾一起參加“芝麻仙子下凡大名府”漢服巡游。
“我之前在書中看到過大名府的記載,第一次來這兒,沒想到人們這么熱情,拉著我一塊跳舞!”來自尼泊爾的留學生比杜,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中國哲學,他去過河北、山西、江蘇很多地方,每到一處都會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經歷。比杜好奇地向導游郭磊詢問:“這個大名府是不是《水滸傳》里邊的那個?”郭磊給予了肯定的回復:“宋朝時期,大名是帝國陪都,建制規模不亞于汴京開封,人口有百萬之多,‘一部水滸傳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看來外國朋友都知道了大名府。”
聽著郭磊的講解,比杜等人隨后來到大名宋街石刻博物館內的拓菩學院,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大家開始體驗金石傳拓技藝,只見他們用清水打濕拓版上的宣紙,敷上薄膜,并用棕刷輕輕拍打,不一會兒,“久聞大名”等字樣漸漸顯現。
“如何才能把字拓得又清晰又漂亮?”“中國人為什么要研究這一技藝?”面對這些“網絡達人”層出不窮的“為什么”,拓菩學院工作人員李愛敏為他們進行了講解,金石傳拓技藝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上面的圖案和文字清晰地拷貝出來,通過這種技藝,可以讓珍貴的文物資料保存下來。
為了切身感受大名古城的悠久歷史,大家還走進大名數字府衙博物館,沉浸式感受大名建城史。晚上到石刻博物館等地,欣賞弘敬閣亮燈儀式、明代大名府“數字甕城光影秀”,體驗非遺文創,品嘗傳統美食,感受一場充滿古風古韻的City Walk(城市漫步)。
“我愛人王群英是大名草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她今天去市里參加活動了,我給大家講解大名草編。”逛古城過程中,外籍“網絡達人”遇見了正在城墻上制作大名草編的閆利民,大家上前學習草編技藝,購買草編產品。比杜和好朋友阿林看到一個巨大的草帽,戴在頭上不想摘了,每人購買了一個。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極大熱情,也讓閆利民多了一份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感。
“大名有深厚的歷史,精湛的非遺技藝,讓我們印象深刻。”全程體驗下來,來自柬埔寨的留學生宋美麗和仙羅莎高興地說,她們會在互聯網上向家人朋友分享在大名的經歷,讓他們了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
大名縣文化和廣電旅游局局長郝永清介紹,今年“五一”假期,大名縣策劃推出宋畫潮玩游大名、百戲煙火鬧大名、多彩非遺看大名等十大板塊200余項文旅活動。舉辦此次文旅采風活動,就是為了向世界展示大名古城的文化底蘊與創新活力,讓更多人來大名細品城市煙火和深厚文化積淀。(河北日報記者 史曉多)
關注大名縣微生活,知曉大名新鮮事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不屬于我站案例,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融媒大名
▍整理:大名縣微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