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癥的眾多類型中,胰腺癌因其極高的惡性程度和治療難度,被稱為“癌王”。
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胰腺癌新發62萬例,中國占比20%,同時,胰腺癌的死亡率也非常驚人。中國患者5年生存率僅7.2%,與結直腸癌64%的5年生存率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對于胰腺癌患者來說,可手術患者中位OS(總生存期)為22個月,而轉移性患者中位OS僅6個月。如此懸殊的預后差異,讓胰腺癌成為當之無愧的“生命殺手”。
面對胰腺癌這一嚴峻的挑戰,康方生物推出了AK132雙抗這一有望攻克“癌王”的重磅產品。AK132作為一種可以同時阻斷CLDN18.2和CD47的雙特異性抗體,為胰腺癌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圖片來源:攝圖網
巨大挑戰
面對胰腺癌這一強大的敵人,現有的治療手段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化療作為胰腺癌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也面臨著天花板。改良FOLFIRINOX方案是目前常用的化療方案之一,其ORR(客觀緩解率)為31.6%,但3級AE(不良事件)高達85%。
而免疫治療在胰腺癌的治療中,更是遭遇了滑鐵盧。胰腺癌的微環境就像一個堅固的物理屏障,α-SMA+CAF(α-平滑肌肌動蛋白陽性的癌相關成纖維細胞)占比>50%,使得免疫細胞難以進入腫瘤內部發揮作用。同時,胰腺癌還具有免疫“冷腫瘤”特征,CD8+T細胞浸潤<5%,這使得免疫治療難以激活機體的免疫反應,從而對腫瘤細胞進行有效殺傷。
免疫治療在胰腺癌領域的失敗,充分證明了胰腺癌微環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想要攻克胰腺癌,必須針對其獨特的腫瘤微環境和免疫特征進行研發,而雙抗藥物或許能打破這一僵局。
在尋找攻克胰腺癌的道路上,靶點開發也是困難重重。以EGFR抑制劑厄洛替尼為例,雖然它被用于胰腺癌的治療,但臨床研究表明,其OS僅延長12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在黑暗中也總有一絲曙光。Claudin18.2和TGF-β等靶點,為胰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Claudin18.2在胰腺癌中的表達率為58%,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胰腺癌患者可能適合以Claudin18.2為靶點的治療。而TGF-β雖然目前還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但已有協同證據表明,它可能在胰腺癌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胰腺癌的治療現狀不容樂觀,無論是流行病學數據、現有治療手段,還是靶點開發,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康方生物的AK132作為一款Claudin18.2/PD-L1雙抗,能否成為攻克胰腺癌這座“腫瘤堡壘”的關鍵武器?
科學突破
在2024年腫瘤免疫治療學會年會上,康方生物首次對外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雙特異性抗體新藥Claudin18.2(CLDN18.2)/CD47雙特異性抗體AK132的藥物機制研究成果。
AK132是一種“1+1”價態的不對稱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靶向和阻斷CLDN18.2和CD47,并具有野生型IgG1 Fc結構
AK132能夠擁有如此出色的性能,離不開康方生物自主開發的Tetrabody平臺。該平臺賦予了AK132諸多差異化優勢,使其在同類競品中脫穎而出。
從親和力和半衰期等參數對比來看,康方AK132展現出了獨特的技術優勢。AK132的親和力(nM)為0.32,相比QLS31905的1.05和安進AMG910的0.68,具有更高的親和力,它能夠更緊密地與靶點結合,從而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在半衰期(h)方面,AK132達到了216,高于QLS31905的189和安進AMG910的156。較長的半衰期使得AK132在體內能夠維持更穩定的藥物濃度,減少給藥頻率,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圖1 AK132結合于CHO-K1-CLDN18.2/CD47細胞,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Tetrabody平臺還克服了雙抗開發過程中的諸多難題,如高分子量導致的低效表達水平、結構異質引起的工藝開發障礙以及缺乏穩定性導致的不可成藥性等?;谠撈脚_,康方生物成功開發了多個雙抗藥物,AK132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根據PDX模型數據,AK132聯合化療組的腫瘤縮小率較單抗提升3倍。這一結果表明,AK132與化療藥物聯合使用時,能夠產生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提高對腫瘤的抑制效果。在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AK132也有效抑制了腫瘤的發展。它能以高親和力與人CLDN18.2和人CD47特異性地結合,競爭性地阻斷人CD47與配體人SIRPα的結合,介導巨噬細胞對CLDN18.2和CD47雙表達細胞的吞噬,從而發揮強大的抗腫瘤作用。
圖2 AK132可有效抑制帶有皮下MC38-hCD47hCLDN18.2腫瘤的小鼠的腫瘤生長,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AK132在體外實驗中還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幾乎不與人紅細胞結合,不會促進針對人紅細胞的ADCP和ADCC活性,即不會導致紅細胞殺傷,且不會引起紅細胞凝集,無紅細胞毒性。這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對于AK132的臨床試驗設計,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預判。在主要終點的選擇上,12個月OS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指標??紤]到胰腺癌患者的預后較差,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往往較短,12個月OS率能夠直觀地反映出AK132對患者生存期的影響。與化療的歷史數據相比,若AK132能夠顯著提高12個月OS率,那么它將在胰腺癌治療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優勢。
在患者篩選策略方面,Claudin18.2 IHC 2+/PD-L1 CPS≥1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標準。Claudin18.2在胰腺癌中的高表達,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治療靶點,而PD-L1的表達則與免疫治療的療效密切相關。通過篩選Claudin18.2 IHC 2+/PD-L1 CPS≥1的患者,能夠提高AK132在臨床試驗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從而更準確地評估其治療效果。
競爭格局分析
全球范圍內,針對Claudin18.2靶點的藥物研發競爭激烈。目前,處于臨床階段的產品眾多,包括6款單抗和4款雙抗。值得一提的是,安斯泰來的佐妥昔單抗已上市、處于領先地位,而康方生物的AK132作為國內第3款申報臨床的Claudin18.2/CD47雙抗,在競爭格局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創勝集團的TST001:是一款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新藥,它能夠通過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Claudin18.2蛋白,介導ADCC和CDC機制,直接靶向殺滅Claudin18.2表達陽性的腫瘤細胞。目前,TST001正在美國及中國進行1期試驗,以評估其安全性及耐受性,以及于晚期實體瘤(包括但不限于胃癌及胰腺癌)患者的抗腫瘤活性。
奧賽康的ASKB589:是一款人源化Claudin18.2抗體,主要通過ADCC和CDC殺傷腫瘤細胞,擬用于胃及胃食管結合部腺癌、胰腺癌等適應癥。2020年4月,該藥已在中國獲批臨床,并已經啟動ASKB589注射液在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臨床研究。
明濟生物的M108:為Claudin 18.2單抗,是明濟生物自主研發的針對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癥腫瘤抗原高表達的ADCC增強型單克隆抗體。與常規抗體藥物相比,M108單抗注射液充分利用抗體的免疫學抗腫瘤機制,通過增強型的ADCC效應充分調動患者機體的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細胞。
除了上述介紹的部分單抗,還有3款處于臨床階段的Claudin18.2雙抗:
寶船生物的BC007:是一款anti-CLDN18.2/CD47雙特異性抗體,目前處于臨床I期研究階段。它同樣瞄準了Claudin18.2和CD47這兩個熱門靶點,期望通過雙靶點的協同作用,提高腫瘤治療的效果。
凡恩世的PT886:也是一款處于臨床I期研究階段的anti-CLDN18.2/CD47雙特異性抗體。凡恩世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不斷探索創新,PT886的研發是其重要的布局之一。這款雙抗通過同時靶向Claudin18.2和CD47,試圖打破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機制,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
中生尚健生物的SG1906注射液:同樣是一款獲批臨床的CLDN18.2/CD47雙抗。與其他同靶點雙抗類似,SG1906通過阻斷CLDN18.2和CD47信號通路,有望實現對腫瘤細胞的精準打擊和免疫激活。
結語
康方生物AK132布局胰腺癌領域,為攻克這一“癌王”帶來了新的希望。其創新的雙抗設計和臨床開發策略,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有望打破胰腺癌治療的僵局,為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在商業上也可能收獲豐厚回報。
然而,AK132的研發之路并非一帆風順。Claudin18.2的異質性表達可能會導致療效波動,這是其面臨的一大技術風險。如何克服這一風險,實現更穩定、更有效的治療效果,是康方生物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這場與“癌王”的鏖戰中,AK132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蘊含著無限機遇。期待康方生物能夠憑借其創新的技術和不懈的努力,突破重重難關,為胰腺癌患者帶來生命的曙光,在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書寫新的傳奇。
參考資料:
1.https://mp.weixin.qq.com/s/DMfos7pCdcQszaCFe-PO3w
2.國家癌癥中心
聲明:本內容僅用作醫藥行業信息傳播,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藥智網立場。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