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劈山導淮、三過家門不入等上古傳說,到中國首部情詩《候人兮猗》,大禹文化已深植蚌埠四千年。如今通過考古實證與文旅融合,這座“淮河文化之都”正以創新方式活化大禹精神,持續擦亮大禹文化之鄉的金字招牌。
這個“五一”期間,蚌埠市首屆大禹文化節熱鬧舉行。游客們逛主題展覽、看實景演出、體驗非遺技藝,還可以沉浸式感受“禹見·山海經”全感VR劇場的魅力。
蚌埠市《禹見·山海經》項目負責人 王磊
采用全景聲、微造景、動作捕捉、空間定位等數字化真實體驗技術,全方位還原了從神到人的三幕故事,讓體驗者走進“大禹治水”的上古神秘世界,親身體驗這場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的魅力。
大禹與蚌埠的深厚淵源,在歷史長河中被層層解碼。這座淮畔之城,既是大禹治水的實踐現場,又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坐標。《史記》中禹娶涂山氏的聯姻佳話,《尚書·禹貢》勾勒的治水軌跡,《水經注》記錄的“禹墟在涂山西南”,在禹會村遺址的考古發現中獲得了立體印證。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 研究員 宮長為
淮河文化核心還是大禹文化,禹會國家遺址公園這是非常好的品牌,禹會諸侯于涂山這是從文獻學、從歷史考古都認可的東西,我們要把這個文化品牌、平臺打造好,落地生根 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 。
蚌埠市以“大禹文化之鄉,淮河文化之都”為定位,把“禹風厚德”作為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動大禹文化傳承與創新并重,遺址保護與旅游開發并進。位于蚌埠市蚌山區的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傾力創作民族舞劇《大禹》,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為故事主線,串聯起大禹在蚌埠的主要歷史事件,深受觀眾喜愛,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是安徽首個獲得這項大獎的舞蹈作品。
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黨委書記 劉芳
我們已在全國巡演近百場,我們也想通過舞劇的形式,賦予大禹文化、大禹精神新的傳播載體,讓大禹故事為更多的人所熟知,也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蚌埠市舉辦首屆大禹文化節,以節為媒、文化唱戲,文化節期間,蚌埠與浙江紹興、四川綿陽等大禹聯盟城市共同簽訂了《大禹文化傳承發展倡議書》,現場簽約20個文化和數字創意產業項目,協議總投資額43.16億元,進一步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同并進。
蚌埠市文化旅游體育局 局長 崔興浩
大禹文化是蚌埠的核心歷史文化,大禹精神是蚌埠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大禹文化,傳承大禹精神,精心打造文藝精品,不斷豐富文化服務供給,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來源: 安徽新聞聯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