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游#步行日記16#
虎坊橋路口向東看,有一個精致白色小樓,貌似航行中的船,老北京人叫它船樓,是京華印書局的舊址,樓上由中國書店金色大字,側面刻有1902的字樣,原是京華印書局,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80年代經常從這里路過,印象中的印刷廠一派繁忙。
船樓由留英海歸傅佰銳主持設計,滿族人曾在劍橋、牛津大學學習英國語言文學及建筑,1903年畢業回國進入清朝工部。北京動物園、北京大學工學院(1960年代末被拆除)等歐式風格的建筑也出自他的設計。船樓融合了西方古典和現代建筑的風格,券門和券窗,鑄鐵花式欄桿,德國進口大鐘,在當時是非常前衛,如今看造型簡約仍舊十分典雅。樓內還有一部載貨電梯,是當時北京唯一木制導軌電梯。曾流傳南有商務,北有京華的說法。
從虎坊橋向西走到魏染胡同、南柳巷,這是北京報業發祥區域,船樓是印刷廠,南柳巷永興庵是報業發行地,對面住著城南舊事的林海音,是報業記者,民國時期北京的報童從這里走向京城大街小巷。報業主編也是往返于印刷廠和發行部。離著不遠的安徽會館住過胡適,曾經是晨報的主編。
這里走出了很多烈士,林白水、邵飄萍,北京城南報業不是南城文化,也不是宣南文化,貌似是戰斗文化,強學會便是城南文化的鼻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