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份,在央視節目《軍事紀實》節目中罕見曝光了,殲-15型艦載機曾對陣美國F-18型艦載機的畫面。
畫面中,殲15絲毫不落下風,由于當時的緊張程度,甚至讓人猜測,當時可能都已經做好開火準備了。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殲-15第一次和美國F/A-18對抗了。
中美艦載機同框
早在2022年11月的時候,央視就曝光過“殲-15實彈100米驅離外機”的新聞。而殲-15能驅離的外機,自然多半是美國的F/A-18了。
中美艦載機對抗
在當前的全球軍事局勢中,殲-15和F/A-18應該是唯一可能進行對抗的主流艦載機。
現在本身還有航母和艦載機的國家就沒幾個,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躺船塢里面出不來后,除開中國外,全球還能出動航母和艦載機的國家要么是美國的盟友,要么就是和美國關系比較近的國家。
美國艦隊
也只有中國和美國關系不好,并且還能出動航母和艦載機。
從艦載機的對比上看,當前中國方面在艦載機質量上更有優勢。因為殲-15不僅體量更大,而且機動性更強。
殲-15是一款以蘇-33的氣動外形為基礎,衍生出的一款重型艦載機。這款艦載機主打的就是一個機動性強,在近距離空戰中能獲得先機。
殲-15戰斗機
相對比之下,美國F/A-18是一款優秀的亞音速艦載機,更注重掛載航彈、魚雷以及反艦導彈的能力。所以F/A-18的掛載能力更強,機動性較弱。
F/A-18
在冷戰時期美國是用F-14和F/A-18高低搭配,以F-14執行空戰任務,以F/A-18執行空對地/反艦任務。結果蘇聯解體了,之后美國受不了F-14復雜的維護體系和極高的成本,就于2006年全面退役了F-14,只留下了空戰能力不強的F/A-18型艦載機。
但是F/A-18說是強調掛載能力,它的掛載能力相較于殲-15還是沒法比,因為它的體量更小。
F/A-18更強調掛載能力
美國的F/A-18主要是F/A-18C和F/A-18E/F兩個型號。前者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3噸,后者的最大起飛重量則達到了30噸左右。
相對比之下,我國殲-15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33噸,最大起飛重量比起F/A-18E/F都要大3噸左右。
更大的體量使得殲-15的實際掛載能力、航程相較于F/A-18E/F要大不少。加上殲-15的機體設計,這款艦載機的單機質量相較于F/A-18E/F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殲-15機體更大
并且F/A-18E/F要想進一步升級也很難了。
最早版本的F/A-18只有23噸,其機體氣動外形也是以23噸級艦載機的標準設計的。F/A-18E/F的體型增加到30噸,基本是把它的潛力開發殆盡了。
F/A-18要想繼續提升體量,其機體氣動外形設計就不過關了。說不定F/A-18提升到33噸的體量,飛都飛不起來。
F/A-18E/F的體量已經拉到極限了
中國在艦載機上的劣勢
不過在當前艦載機領域中國也有很明顯的弱點,那就是航母太少,且航母能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有限。
我國山東艦和遼寧艦作為中型滑躍航母,搭載艦載機的能力有限。
遼寧艦能搭載26架左右的固定翼艦載機,山東艦能搭載30多架固定翼艦載機,二者加起來能搭載60架左右的殲-15型戰機。
中國航母艦載機搭載量更少
相比較之下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如果全部搭載F/A-18,最多可以搭載70~80架。所以美國一艘航母的搭載量比的上我國兩艘航母。
在航母數量上中美也是差距巨大,當前美國現役11艘航母,中國只有2艘現役航母加上一艘福建艦。
不過在當前的中美對抗中,美國倒也不能對中國形成足夠的壓力。
一方面美國因為航母老化的問題,能同時出動的航母有限,最多同時出動2~3艘。
美國最多能在全球同時部署2~3艘航母
另一方面美國作為一個“全球霸權”,需要同時保證自己海軍在大西洋、中東以及太平洋的存在感。所以美國實際上能部署到中國周邊的航母只有1~2艘。
比如說在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中,美國開進南海的航母就只有2艘。
絕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實際上只有1艘航母在中國周邊晃蕩。
中國周圍基本只有1艘美國航母
如果中美沒有正式開戰,在平常的軍事對峙中,美國能對中國形成的“艦載機壓力”也并不大,當前中國殲-15已經足夠和其形成數量上的均勢。
下一代艦載機
隨著中美的軍事對抗持續,雙方的艦載機也會繼續發展,所以當前中美雙方都在尋求下一代的艦載機。
像中國當前正在研發艦載五代機——殲-35,美國方面也已經服役了F-35C。不過在艦載五代機領域依舊是中國更有優勢。
殲-35
殲-35是一款空優五代機,有更強的機動性和隱身能力。相比較之下美國F-35C的機動性遠落后于殲-35,且因為其機體設計的問題隱身能力也略弱于殲-35。
在空戰中殲-35有更大的優勢,如果中美艦載機對抗,殲-35對F-35C的優勢會比殲-15對F/A-18E/F的優勢更大。
而在中美的艦載機對抗上,艦載五代機顯然并不是終點。在2024年年底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首飛了可能的“艦載六代機”,外界稱之為殲-50。
沈飛的六代機
這款艦載機為沈飛的新一代戰機,采用了無垂尾設計,在機動性和隱身能力上都拉滿了。
相較于殲-35,殲-50可能擁有更強的隱身能力和機動性,并且可能在速度、航程等方面也有明顯的優勢。再加上其信息化和體系化的優勢,殲-50一旦服役將成為最強的艦載機。
相對比之下,當前美國在“艦載六代機”領域則落后中國太多了。
當前美國空軍的六代機項目——F-47戰機倒是已經曝光了消息,且已經確定將由波音進行設計和建造。但美國海軍的六代機,截止到2025年4月結束,都還沒有更多的消息公布。
美國空軍的六代機——F-47
在中國兩款六代機已經完成首飛的情況下,美國的空軍六代機和海軍六代機,說不定已經落后于中國5~10年的時間了。
如果一切順利,中國的“殲-50”到2030年前后就能開始量產,到那時候,美國或許就該從“保持領先一代”,變成“被領先一代”了。
信息來源:
【1】環球時報·《殲15戰機掛彈驅離外機!逼近至不足100米》
【2】上觀新聞·《美海軍也有六代機,下一代艦載機發展如何?》
【3】新京報官微·《萬眾期待的殲-35A亮相,高清大圖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