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4662 字
閱讀時間約:7 分鐘
本文章節:
01、他一看書就焦慮,學習障礙的背后是心理創傷
02、他擔心搞不好人際關系,其實是過去太“直男”了!
不知不覺,典型雙相障礙患者偉濤的康復過程,我們已經寫到了第7篇。
他的病情復雜,癥狀背后的病理性記憶超級多,我們一點一點地把他的康復經過寫下來,都夠得上一部短篇小說了。
在上一篇案例文章中,我們說到了偉濤總有一種“被偷窺感”,感到恐懼、害怕、心慌。
創傷修復師Lucy在他的內隱記憶層面找到了真相,其中最大的心理創傷是偉濤上小學時早戀,他的媽媽不小心看到他的QQ聊天記錄。
但偉濤誤以為媽媽偷窺了他的隱私,非常反感。高效修復了相關的心理創傷后,偉濤的“被偷窺感”明顯緩解。
其實,這時候偉濤的整個臨床心理干預已經進入后半程了,時間也離9月1日越來越近,“復學”成了他迫在眉睫的難題。
從第11次接受3PT(精準精神心理病理性記憶修復)開始,學習障礙成為了要處理的重點之一。
01、他一看書就焦慮,學習障礙的背后是心理創傷
偉濤說,只要他一看書、甚至只是聽到“看書”、“學習”等字眼,他就忍不住胡思亂想,很煩躁、很焦慮。
此圖為AI生成
“我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錄取通知書都拿到手了,可是現在看什么書都看不進去了,我還怎么復學?”他特別焦慮。
創傷修復師Lucy決定尋找他出現學習障礙的根源,她深入到偉濤的內隱記憶層面,找到了3個心理創傷事件。
第一個創傷發生在大三上學期。當時,偉濤有一門課掛科了,這門課還挺重要的,他很著急。
其實,偉濤掛科是因為他沒有合理分配好時間,在其他科上花的時間太多了。
但他沒有好好分析原因,趕緊提升,而是災難化思維,不斷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大學3年、甚至包括高中3年的努力都打水漂了,再也不可能考上研究生了!
所以,那一天從早上查到分一直到晚上,偉濤都處于崩潰、emo的狀態。“我考試前拼命給那一科的老師留下好印象,希望他給分高一點,結果沒有一點用”。
Lucy把這個心理創傷修復后,引導他要意識到:
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也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將來的人生有更大的自由度,有更多的選擇權,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第二個創傷發生在偉濤小學六年級時。
偉濤當時的數學和語文成績好,但英語考不及格。有一次開家長會時,英語老師向偉濤媽媽“告狀”,反復強調偉濤沒有好好學習英語。
偉濤媽媽很生氣,回家就沖兒子吼,把偉濤罵哭了。“我媽罵我,說我上學白上了,書也白念了,說我的未來沒有希望了,我是一個不好好學習的人!”
其實,這件事不能完全怪偉濤。他想起來,那時候的英語課的課堂紀律很差,總是很多人聊天、起哄,亂糟糟的,老師控不住場,他很難靜下心來聽課。
那天,偉濤被媽媽批評了一頓,很難過,也很愧疚。他給媽媽寫了一張紙條,讓媽媽再生一個能好好學習的孩子,然后就離家出走了。
他在外面逛了幾個小時,心里很害怕,忍不住往家里走。可他剛到家門口,就聽到媽媽在跟別人打電話,又在埋怨他不好好學習。
偉濤又嚇得不敢回家了,在小區里游蕩。后來,偉濤媽媽找到他,才把他帶回家,他幾乎哭了一晚上。
從那以后,偉濤把學習當成了一種壓力,認為必須用優秀的學習成績證明自己,絕不能讓老師說自己不好,特別在意老師的評價。這甚至成了一種執念。
Lucy把這個心理創傷修復以后,引導偉濤遇到挫折時,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自己,要學會綜合性歸因。
第三個心理創傷發生在他上高中時。
偉濤班上有一位女同學,上課的時候非常愛偷偷說話,窸窸窣窣的,偏偏她坐得離偉濤很近,導致偉濤聽課聽不進去,看書也看不進去,學習效率很不理想。
這個“話癆女同學”幾乎把偉濤整出了“PTSD”,偉濤學習時對周圍的聲音特別敏感,只要有一點干擾,他就非常焦慮。
Lucy修復了這個創傷后,引導他意識到,經過3PT后,他已經是一個全新的人了。
他要積極向上,要學會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的環境。即便遇到阻礙自己的困難,也要將其轉化為動力。
第二天,偉濤接受我的高維度認知行為治療。
偉濤說他以前學習的時候,總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比如遇到一個新的知識點,他就會先想想這個知識點會不會考,如果不考,那就不學了。
說得直白一些,他努力學習的目標就是為了“卷”分數,就是為了一張“名校錄取通知書”,讓爸媽有面子,讓自己的虛榮心也得到滿足。
其實偉濤媽媽也察覺到了,如果兒子不理性的學習態度得不到糾正,這會成為他復學道路上的最大阻礙。
我告訴偉濤媽媽不用太擔心,現在Lucy處理過這個問題了,偉濤肯定會有積極的變化。如果后續還有需要,還可以再次處理,提高學習效率。
2天后,偉濤媽媽開心地發來信息,說偉濤最近每天能睡到自然醒,早上醒來心情也很好,胡思亂想的時間也減少了。
偉濤還主動說要去逛逛廣州圖書館,并在圖書館里看了一會兒書。
還有,偉濤之前總是不自主的擠眼睛,尤其在想問題、或表達想法的時候,擠得更頻繁,控制不住。現在,這個動作居然神奇地消失了。
偉濤媽媽說,“孩子的進步出乎我的意料。特別感謝Lucy和您!”看著偉濤逐漸好轉,我跟Lucy也特別欣慰。
02、他擔心搞不好人際關系,其實是過去太“直男”了!
除了學習狀態之外,偉濤還擔心復學以后與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他特別害怕自己又說錯話、做錯事,跟別人發生矛盾與沖突,搞得很尷尬。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即使偉濤順利復學了,他也很可能在校園中遭受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創傷。
于是,Lucy決定處理這個問題,并深入到偉濤的內隱記憶層面,找到了2個心理創傷事件。
第一個事件發生在偉濤上大四的時候。具體來說,其實是好幾個相關的事件。
當時,偉濤被分配到一個課題組,跟著組里的研究生一起學習。
組里有一位學姐能力很強,但說話比較尖酸、直接,經常奚落偉濤,“本科生就是沒什么水平,你連這都不會?”偉濤心里很不開心。
有一次,老師要求偉濤做一個研究,讓這位學姐指導他。當時,學姐指出偉濤做的研究中有一個不足,偉濤一開始不愿改,但后來還是乖乖改了。
偉濤把研究結果拿給老師看,老師非常驚喜,不斷夸獎偉濤。其實,老師所夸獎的地方,就是學姐指導偉濤修改的。
很明顯,這個功勞起碼有一大半是學姐的,但偉濤沒有把真相告訴老師,而是默默接受了老師的夸獎。
紙包不住火,這件事情后來還是被學姐知道了。學姐非常生氣,雖然表面還是十分和氣,但兩個人的關系已經出現了隔閡。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學姐生病住院了。偉濤雖然也去看望,還幫忙學姐拿快遞等等,但總感覺與學姐的相處非常別扭。
后來,在學校組織的一次總結大會上,偉濤又與這名學姐發生了爭執,還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與這位師姐“開撕”,狠狠地懟了學姐一頓。
那段時間就是偉濤出現躁狂發作的階段,現在的他想起這件事來,真是無地自容得想找條地縫鉆進去。
Lucy將這個心理創傷修復之后,還向偉濤傳授了一些“人際交往秘籍”:
與別人相處的時候,他要不卑不亢。如果有人惡意打壓他,他一時難以反擊,又或者根本沒必要反擊的話,那還不如趕緊調整心情,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但如果別人提出的批評、建議是有道理的,我們應該放下成見,欣然接受,這有助于我們快速地進步。
而且,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是否處于發病期,他面對幫助過自己的人,都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不能忘記別人對自己的付出。
說到底,在人際交往里,才華和學識都是次要的,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揣著感恩之心,以誠待人,才能收獲真摯的友誼!
此圖為AI生成
第二個心理創傷事件發生在偉濤上大三的時候。偉濤當時喜歡上一位女生,“戀愛腦”一上頭,他就開始窮追猛打、死纏爛打,但女生根本不為所動。
無計可施的偉濤向“情感老司機”表哥求救。表哥說:“兄弟,你追女孩的方式也太一本正經了!女孩都喜歡幽默、風趣的男人,你得會整活兒,學會開玩笑!”
偉濤恍然大悟,“原來是我太直男了!”
他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現學現用,又找女孩聊天,可是他根本沒學到精髓,不懂得如何正確地開玩笑,一開口就說“你要早點睡,別熬夜,不然秒變黃臉婆!”
這話一出,空氣都凝固了,氣氛尷尬到了極點。女生非常生氣,直接跟偉濤翻臉了。
偉濤很著急,馬上跟女生解釋,說自己這么說是因為太焦慮了,他還把自己的病史和所服的藥物都告訴了這個女生。
結果女生更生氣了,罵偉濤“你有病還來纏著我!”,然后就把他拉黑了。
這件事給偉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傷,他難過得找媽媽訴苦。可偉濤媽媽毫不客氣地補刀,“誰讓你隨隨便便把生病的事告訴別人!這不是你自找的嗎!”
偉濤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她知道有很多人對精神心理障礙患者不理解、甚至是歧視,如果兒子不留個心眼兒,啥都說出來,就很可能遭到嘲笑和排擠。
但客觀上,他媽媽這句話也對偉濤造成了二次心理傷害,他產生了非常強烈的病恥感。
Lucy修復了這個創傷,引導偉濤要意識到,在現在這個社會上,精神心理障礙的罹患率實際上是比較高的。
如果按照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可以被下診斷、都屬于患者,只是診斷不同、問題嚴重程度也不同罷了,而且有很多人沒意識到自己患病了。
我們要理性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現在他接受3PT,就是正在積極解決問題。
等到他主要的病理性記憶得到修復了,他會真正走向康復,心理素質會變得更強大,更有智慧,這段患病經歷會成為他的人生財富,他根本不需要有任何的病恥感。
不過,這個創傷事件中也暴露出,偉濤實在太直男了,根本不懂得怎么跟暗戀的女生交往。
Lucy引導偉濤要掌握一些語言的藝術,學會提高自己的情商,避免在無意中惹怒了別人。
第二天,偉濤接受我的高維度認知行為治療。很難得地,偉濤竟然主動復盤自己的成長經歷。
他說自己從小學習成績好,經常被老師和同學夸,被夸得整個人都飄了,所以他其實很容易自負自大,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批評。
每當有人指出他的不足時,他心里就很抵觸、很難過,甚至有時行為很不理性。
他以前就隱隱知道自己這樣不對,但不知道怎么改,也改不了。經過這次3PT后,他覺得清醒了很多。
“從今天起,我要保持虛心,就算別人批評我、說我,只要他說得對,那我就要積極面對,努力改正”。
而在第二個創傷事件中,偉濤之所以產生了強烈的病恥感,其實還有前情:他媽媽告訴過他,雙相障礙是“非常可怕的疾病”,所以他特別焦慮。
有一次,偉濤爸爸將他患病的事告訴了一位同事,偉濤當場就炸毛了,跟爸爸大吵了一架。
偉濤很擔心自己生病的事會被外人知道,然后一傳十、十傳百,萬一被研究生導師和同學知道了,他就很可能會入學失敗。
我告訴他,這很明顯是災難化思維!
考研又不是考公務員,就算學校知道他被診斷為雙相障礙,也不會撤銷他的入學資格。他考研成功已經是事實!
現在,他的當務之急就是積極面對問題,好好接受3PT,還要有意識地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早點真正康復,然后去學校報到。
到那時候,他不但是一個健康的人,還比絕大部分人更優秀,他的心理素質和逆商會更高、更強,認知層次也會有更大提升!
我還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和經驗,教他怎么讀懂女性的心思,怎么表達自己才能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
在前期的3PT中,我們發現偉濤總是精神內耗、窮思竭慮,很容易因為各種小事而焦慮。創傷修復師Lucy已經處理了很多次,找到了很多疊加性心理創傷。
可是,這個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只要遇到一些刺激點,偉濤還是容易過度焦慮,尤其擔心隱私、人身安全這些方面。
既然癥狀還在,那就說明背后還有病理性記憶,而且還有不少。當偉濤再次過度焦慮時,Lucy也再次用3PT繼續挖掘病理性記憶。
之前,Lucy在偉濤的內隱記憶層面里找啊找,發現這個問題跟他刷過的一部網劇有關;沒想到,她這次又“挖”出了一套暢銷書。
偉濤容易過度焦慮,竟然跟愛看這套書有關!而且,這套書非常有名,只要我一說書名,恐怕很多人都說看過。
到底是哪一套書對偉濤的影響那么大?先賣個關子,下一篇案例文章繼續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