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據《防務新聞》5月5日報道,在美菲“肩并肩2025”聯合軍演中,一艘原本用于實彈射擊演練的退役艦艇,菲律賓“米格爾·馬爾瓦爾”號護衛艦,在尚未開打的情況下便“搶戲”沉沒,引發外界一片嘩然。按照原計劃,這艘艦艇本應在美菲聯軍“精確火力”的打擊下化為海底碎片,以彰顯所謂“聯合作戰能力”,可如今演變成一出連自己都撐不住的鬧劇,不禁讓人質疑,這樣的演習究竟是展示實力,還是自曝其短?
從報道內容來看,這艘“米格爾·馬爾瓦爾”號退役已久,早在2021年就已退出服役序列。其前身為美國海軍二戰時期的巡邏艦,輾轉交給越南,再轉送菲律賓,已服役超過70年,堪稱“海上古董”。即便如此,美菲軍方仍把它作為演習靶艦,原打算借其“壯烈犧牲”來演示軍演的“震撼效果”。結果這艘飽經風霜的老艦甚至等不及導彈發射,便在拖往靶場途中進水,自行沉沒,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美菲兩軍如此丟臉的操作,令所謂“演習意圖”蕩然無存。聲明中雖再三強調“演習不受影響”“訓練目標仍將達成”,但事實勝于雄辯:當主角尚未登場便已退場,整場“秀肌肉”的演出難免變味。
美菲軍演近年來大肆炒作,尤其在南海局勢緊張之際,妄圖借此對周邊國家進行戰略施壓。然而此次“演習事故”恰恰暴露了菲律賓武裝部隊的真實水平。菲律賓作為美方印太部署的“馬前卒”,年年喊著要軍改、要現代化,但真章拿出來卻是一堆破銅爛鐵。在美軍高調展示F-35、P-8、兩棲戰隊的同時,菲律賓卻以一艘半沉不活的老艦出鏡,這種畫風簡直尷尬至極。
但更荒謬的是,明明這是一場軍演故障,菲律賓與美國卻試圖“輕描淡寫”地化解輿論關注,將其包裝為“意料之中”的事故。軍方發言人甚至稱:“該艦因已達使用年限,不再適合軍事行動。”此言令人費解:既然早知該艦形同報廢,為何還作為演習靶艦?難道靶艦都沒經得起幾小時的拖曳,就可以說明美菲軍演組織的“嚴密”?還是說,這不過是一次“拿破船練靶”的炒作幌子,本就不指望打出什么精確性和實戰意義?
現實是,這樣的軍演本質上就是地緣政治秀場,是美軍為強化其“印太戰略”提供輿論素材的表演工具。菲律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既無主導權,也無技術話語權,頂多充當舞臺上隨時可以替換的“道具艦”。而這種“表演”多次被實踐打臉。從去年的“肩并肩”演習拖延至今,菲軍方就頻繁出現裝備不足、調度混亂的問題。此次靶艦沉沒,不過是老毛病的集中體現。
作為整場聯合演習的策劃方,美軍無疑承擔主要技術保障與戰術安排職能。一艘用于實彈射擊的重要靶艦居然在拖曳階段就漏水沉沒,這說明在軍演籌劃、設備測試、安全檢驗等多個環節存在嚴重疏忽。近年來,美軍多次在海外演訓中出現導彈未命中、裝備故障等“尷尬場面”,所謂“世界最強軍隊”的神話,也正在這一幕幕事故中逐漸碎裂。
這次事件揭示的不僅是美菲軍演組織的拙劣,更是美國拉攏盟友、構筑印太“圍華”戰略的一次現實困境。無論是菲律賓、越南,還是日本、澳大利亞,美國近年來不斷挑動其在亞太的“朋友圈”,試圖打造所謂“統一戰線”,對中國構成圍堵與牽制。但事實表明,美方的盟友既無能力提供穩定配合,也不愿為其地緣博弈買單。菲律賓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試圖“既要安全傘,又要主權獨立”,結果卻是兩頭難討好,一頭被美國當炮灰,另一頭則面臨地區局勢的持續緊張與民意反彈。
菲律賓軍方還在拼命洗地,稱這次沉沒“未造成傷亡”“不影響訓練目標”,甚至稱聯合部隊“仍將達成所有演習目的”。這難道不是對軍演效果的徹底否定嗎?當靶艦提前沉沒、軍演場面漏洞百出,卻還要強行鼓吹“演習圓滿”,這究竟是軍事訓練,還是自欺欺人的輿論操作?
最后,我們不得不問一句:如果連一艘靶艦都無法順利定位、維持到射擊環節,美菲所謂的“協同作戰能力”究竟何在?如果面對預設場景都能鬧出笑話,那一旦進入實戰,又該如何保證戰場穩定與有效打擊?這場“未戰先沉”的鬧劇不僅是菲律賓海軍的赤裸尷尬,更是美菲聯合軍演邏輯的致命裂縫。
靶艦未中,演習先崩。這場“肩并肩”的秀,終究還是變成了“沉一起”的笑話。美菲的“軍事同盟神話”,在這一沉中,露出銹跡斑斑的真相。美方的所謂“信賴與合作”,在此刻更像是一次廉價的戲臺擺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