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前三屆運動會中,主導權一直由外國人掌握或外國人參與較多,這一情況在國內體育界引發了廣泛的不滿,收回運動會舉辦主導權的呼聲日益強烈。鑒于此,1929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頒布了《國民體育法》,其中明確規定,第四屆全國運動會的所有組織工作將由國人負責。
1930年第四屆全運會100米決賽照片(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1930年4月,近代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在杭州開幕。此次運動會舉行的時間、地點幾經波折,當時國民黨元老、浙江省主席張靜江趁杭州舉行盛大的西湖博覽會之際,力請繼續舉辦浙江國術游藝大會和第四屆全運會,最后全國體協全力協助在杭州舉行全國運動大會,浙江省政府成立全國運動會籌備處,辟杭州東梅橋運營操場為運動場。
1930年第四屆全國運動大會紀念“尚武精神”紫檀背座銀質盾牌 濟南市市政府敬贈
(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作為北伐勝利后主辦的第一次全國性運動會,國民政府很是重視。其次為同年5月2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九屆遠東運動會,選拔優秀參賽選手,以期為國爭光,洗刷“東亞病夫”恥辱。這次全運會的比賽項目完全依照遠東運動會的標準來設定。
1930年第四屆全運會相關照片(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來自14個省、7個特別市以及各地華僑代表隊的22個單位參與,運動員人數達到了1640人,其規模遠超前三屆全國運動會。這是民國政府成立后,首次以政府名義組織并舉辦的全國運動會,由全國體育協會負責籌辦,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中正參加開幕式,并站在桌子上發表講話。值得注意的是,參賽單位首次被細分為省、市、特區以及華僑團體等多個類別。
1930年第四屆全國運動大會銀質足球獎牌(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這次大會男子組的比賽項目包括田徑、游泳、全能、籃球、排球、足球、棒球和網球等8個項目。女子組則首次設立錦標,其競賽項目有田徑、籃球、排球和網球4個項目。此外本次大會還設置了表演項目,男子表演項目包括自行車及國術,女子表演項目則為舞蹈。
1930年4月7日《杭州民國日報》全國運動大會特刊
(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1931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籃球比賽銀質獎杯(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在本屆運動大會上,一位田徑明星橫空出世,他就是劉長春。在這屆盛會上,劉長春憑借出色的表現,一舉奪得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個項目的冠軍,并榮獲個人總分錦標,轟動了全國。他因此被譽為“東北短跑怪杰”,名聲大噪。1932年,劉長春更是孤身一人前往美國洛杉磯,參加了第十屆奧運會,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他單刀赴會的壯舉,不僅振奮了國人的體育精神,也成為了追逐奧運夢想的一段佳話。這次破全國紀錄的萬米長跑冠軍趙德新,也是遼寧選手,他與劉長春均為東北大學體育系學生,后代表中國參加東京遠東運動會。
1932年中國參加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官方總結報告書(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1930年第四屆全國運動大會個人總分第一名合影照片。(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前排左起:符保盧、孫桂云、肖淑芬、黃樹芳、周宇一(教育廳長)、李文成、吳梅仙、劉靜貞、王淵,后排為:劉古子、杜連云等人。(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贈錦旗“尚武精神”,安徽省政府贈錦旗“強國之基”,廣東省政府主席贈陳銘樞贈送錦旗“發揚士氣”,上海中華**廠敬贈“女子第一”相框。)
在這屆運動會上,有一位身高2米,如鶴立雞群般的的天津男排運動員,名叫張錫祜,是南開大學創辦人、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的兒子。淞滬會戰中,張錫祜奉命由江西吉安飛赴南京對日作戰,壯烈殉國,年僅27歲。噩耗傳來時,張伯苓創建的南開大學又被日寇的炮彈炸成了廢墟:“我本人出身水師,今老矣,每以不能殺敵報國為恨,而今吾兒為國捐軀,可無遺憾。”
1936年奧運會中華代表團總結報告書“本會主席董事張伯苓博士”“急起直追”題詞
(北京祥體育博物館收藏)
《大公報》對近代第四屆全國運動會給予了高度評價,“此次開會十一日,參加者十四省區、七市,選手達一千六百余人,可謂極從來未有之盛,預料今后提倡體育之風氣,益有進展,誠國家前途大可樂觀之一現象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