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潮汕人,創業是一個必選題。”
4月底,云鯨智能創始人張峻彬跟投資界聊起創業初衷。此時他所創立的掃地機器人云鯨宣布完成1億美元融資,由騰訊投資與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聯合領投。“我們民風彪悍。”張峻彬微信簽名上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無獨有偶,最近具身智能公司穹徹智能完成數億元融資,身后兩位創始人同樣來自潮汕盧策吾與王世全。從汕頭走出來,他們日后機緣巧合成了斯坦福大學校友,最終在上海開始創業之旅,成為風投機構爭搶的對象。
“他來自潮汕。”上一次聽到投資人這樣評價,是聊起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這位清華90后帶隊創立國內大模型現象級產品Kimi,一度席卷創投圈。
(盧策吾、王世全、楊植麟、張峻彬)
敢闖敢拼,早年間潮汕人馳騁華人世界,涌現出無數白手起家的商界英雄。但不同以往印象,如今我們看到一個新群體悄然崛起眾多名校出身的潮汕青年,正在排隊完成融資。
潮汕青年,批量誕生獨角獸
透過盧策吾,一個不同于傳統潮商的故事由此展開。
1982年出生,盧策吾早年畢業于汕頭林百欣中學;2006年到2013年之間,先后在重慶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拿下本科、碩士與博士學位,隨后進入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進行博士后研究。兩年后,盧策吾前往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繼續開展博士后研究,師從李飛飛。
直到2016年回國,盧策吾一邊在上海交大任教,一邊和潮汕老鄉王世全共同創立非夕科技。王世全1988年出生于汕頭,高中時進入潮汕名校金山中學,2008年考入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工高班(工程高級教育班),此后赴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
成立不到6年,非夕科技躋身獨角獸行列,但兩位潮汕80后的創業之路并沒有結束。2023年,具身智能公司穹徹智能被孵化出來,兩人再一次進入投資人的視野。
以時間推算,就在王世全離開家鄉赴杭州求學這一年,90后師弟楊植麟剛剛進入汕頭金山中學,開啟另一段學霸人生。
高中時期,楊植麟曾被選中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彼時奪得頭籌,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直至2015年,楊植麟以年級第一的成績從清華計算機系畢業,此后前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進修,不到四年就拿下博士學位,還以第一作者與圖靈獎得主合作發表了多篇論文?,開始小有名氣。
2022年底ChatGPT掀起全球風暴,楊植麟隨即回國創業。后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2023年月之暗面誕生,隨后推出了現象級大模型產品Kimi。從紅杉中國等頭部VC到阿里騰訊美團等互聯網巨頭,無一不在爭搶這位潮汕90后。
時間回到2016年,就在楊植麟前往美國求學期間,張峻彬在東莞松山湖一間80平米的小房間里,悄悄成立了云鯨智能。
張峻彬從小離開家鄉來到深圳求學,中學時期就讀于深圳實驗中學,對機器人有極高的興趣,在六年中學生涯里,還未成年的他就已經開始嘗試做產品。此后,張峻彬先后在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學業,得到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的青睞,隨即創立云鯨智能。
2019年,云鯨團隊耗時3年做出第一款掃地機器人,面世爆紅。至今,云鯨早已躋身掃地機器人獨角獸行列,這位潮汕90后身后也站著紅杉中國、源碼資本等頭部機構以及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
放眼望去,在一個個新興科技領域里,年輕一代潮汕創始人嶄露頭角,一改以往傳統“潮汕商人”的印象。
草根創業時代遠去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
耕地少而澇災多,歷史上潮汕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特殊的自然環境下,使潮汕人較早地涉足海洋貿易,逐漸形成潮汕人獨特的商業意識和經營技巧,以求謀生。“寧可睡地板,也要做老板”的觀念早已深深烙印在潮汕人的文化基因中。
正是因此,潮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著名商幫之一。李嘉誠、馬化騰、劉鑾雄、謝國民、黃光裕等海內外知名富豪,祖籍皆出于此。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里,潮汕大佬留給外界印象是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從底層做起,吃得苦,敢冒險。謝國民年輕時曾在農場養雞、養豬;陳弼臣少年時在酒樓做雜工、碼頭當苦力……他們從看似不體面的地方積累,借助時代機遇打造出商業傳奇。
這樣的故事在潮汕民間口口相傳,激勵著一代代潮汕年輕人養成敢闖敢干的精神,不少人早早輟學進入社會,靠做生意快速完成原始積累。但這也給外界留下一個刻板印象,“潮汕人重商輕教育”。
這并非夸張。潮汕輕工業發達,“家庭作坊”隨處可見,不少潮汕人的童年就是在家里工廠的縫紉機聲音中度過。在重要的求學生涯里,一些家庭更愿意讓孩子早早嘗試做生意賺錢。
再加上傳統文化濃厚,潮汕也常常被外界打上封建保守的標簽。比如在外界印象中,潮汕至今仍是廣東乃至中國最愿意生育的地域。“多子多福”,宗族觀念影響下,以往的潮汕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視教育。
只是時代變了,潮汕人的觀念也在改變。
數十年間,老一輩潮汕創業者歷經多年奮斗,積累巨額財富的同時,也為社會衣食住行等基礎需求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今,當更為前沿的技術革命成為主旋律,新一輩迎頭趕上,“勇于冒險,敢于創新”,正是潮商精神的根與魂。
放眼望去,年輕一代潮汕人正打破“草根”面孔,走進高校、實驗室,用熱愛和專注投入科技研究與發展,創造一個又一個足以改變世界的故事。一如培養了楊植麟、王世全等科技人才的金中、潮實等潮汕高中,這里每年考取清北及其他985高校的學生不在少數,成為科技發展的一股股新生力量。
科技造富
新一代潮汕創始人登場
年輕潮汕創始人崛起,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產業變遷的一縷縮影。
客觀地說,以往的草根創業時代,往往吃苦耐勞抓住一兩個機遇就能白手起家。如今在科技興國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則是高學歷創始人集體登上舞臺。
我們將視野拉回潮汕,印象中這一幕引發討論的時候是奧比中光創始人黃源浩以科學家的身份登上科創板敲鐘舞臺,這在潮汕歷史上并不多見。
1980年出生于潮州,黃源浩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之后在海外求學深造,成為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的專家之一。2013年,黃源浩辭去在國外穩定的工作,回國創辦奧比中光。歷經公司初期的艱難時光,黃源浩帶領團隊研發出我國首顆3D感知芯片,憑借一顆3D攝像頭坐擁200多億市值。
直到去年初,速騰聚創正式上市,成為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背后也是一位潮汕博士2014年,邱純鑫在哈工大完成博士論文之后,與博士導師朱曉蕊以及實驗室同門師弟劉樂天共同創立速騰聚創,殺入車載激光雷達領域。
此外,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肖健雄,創辦了自動駕駛公司AutoX;語音智能分析公司聲揚科技創始人張偉彬,是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工程專業博士,曾任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蔡志森,創辦專注在大家居領域的工業軟件公司三維家;大學畢業后,90后潮汕女生陳安妮北漂,才有了漫畫獨角獸快看漫畫的故事……新一代潮汕人正在創造不一樣的創投風景。
最近三年,因保存完整的傳統習俗,潮汕在網絡走紅。每逢佳節,這里都會吸引大批慕名而來的游客,意外成了全國最火旅游地之一。這背后,潮汕又一次回到人們視野。一場接一場的招商會,一些年輕潮汕青年開始考慮回鄉創業。
潮起潮落,產業更迭的機會悄然擺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