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四、五年前新冠陽過2次,后一直反復咳嗽。去年2月份到醫院檢查以后,發現肺部結節,2024年4月份手術,確診右肺原位腺癌。此后定期復查,結果11月份發現雙肺多發結節,5、60個,隨即到醫院穿刺一0.8cm結節活檢化驗,“惡性”。此外仍有許多1.5cm結節未切。患者于是又到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就診,到那里主任一看就說“剩下的不要穿刺了,都是微浸潤癌”,這5、60個結節基本手術是沒法做了,于是患者就來我院就診。
袁希福院長認為:“這種就只能從內部去調理”,就和廚房的霉菌一樣,霉菌是環境的潮濕造成的,光洗、光擦是不行的,要改變環境,才能杜絕霉菌。肺部多發結節也是如此,是內部環境紊亂,形成了一種“癌環境”導致結節多發。想要改變,就要調理內部平衡,讓身體重歸健康狀態。
腫瘤治療還需從整體出發
腫瘤治療不能陷入 “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的片面思維,單純聚焦局部癥狀而忽視機體的整體性關聯。腫塊從中醫視角來看,實則是全身性病理變化的外在表現。人體本就存在缺陷細胞,在內外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些細胞如同種子在適宜環境中萌發,逐漸發生癌變。腫塊是疾病發展的結果,真正的根源在于機體內部環境的失衡。
人體健康的理想狀態是 “陰陽平衡”,正如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所描述,當人體正氣充盈、陰陽調和時,便能抵御病邪侵襲。
對于肺癌患者而言,中醫藥治療旨在通過調節機體的內環境,修復臟腑功能的失調。許多接受中醫藥治療的肺癌患者,隨著體內紊亂的內環境逐步糾正,臟腑功能得以恢復,陰陽氣血重新達到平衡狀態。
當機體回歸到這種平衡狀態時,原本適宜癌細胞生長的環境被打破,癌細胞的生存空間受到限制。隨著時間推移,曾經占據上風的病邪逐漸式微,而人體正氣則在持續調養中不斷增強。此消彼長之下,正氣與邪氣逐漸形成一種新的動態平衡。在這種狀態下,即便體內仍存在腫瘤,患者也能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實現與癌 “和平共處”,這正是中醫藥治療肺癌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