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5月6日電 (高展)在北緯33°的甘肅隴南,曾因復雜地形而長期制約發展,但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卻交出亮眼答卷:全市累計接待旅游人數342.08萬人次,同比增長58.82%,武都萬象景區、官鵝溝大景區、青龍山旅游度假區單日游客量均創歷史新高。這場“逆襲”背后,藏著隴南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五一”假期,甘肅隴南市武都區萬象街人氣爆棚。(無人機照片)李劍超 攝
隴南地處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交匯處,三大地形碰撞形成的“地理褶皺”,雖造成交通不便,卻也孕育出獨特的自然景觀:既有官鵝溝“小九寨”般的山水秘境,也有四季如畫的青龍山生態長廊,還有如夢如幻的萬象洞奇觀。近50%的森林覆蓋率,更為這里的文旅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隴南沒有走“靠山吃山”的老路,而是用“生態+”思維激活資源。比如將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物種資源轉化為生態研學項目,通過構建“大景區+全域游”模式,讓沉睡的山林變成了“綠色銀行”。
在文旅融合的賽道上,隴南找到了獨特的競爭優勢。白馬人“池哥晝”面具舞、西狹頌漢代禮儀展演等非遺活動,通過沉浸式實景演出、互動體驗等創新形式,實現從“文化遺產”到“文化IP”的蛻變。
《白馬盛典》360°旋轉舞臺與聲光電技術的結合,讓千年非遺煥發時代光彩;成縣杜甫草堂的漢服巡游、粗陶創作等活動,搭建起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對話橋梁。這種“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化路徑,既守護了文化根脈,又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假日期間,隴南市文縣精心打造的《白馬盛典》沉浸式演藝項目在白馬河國家4A級旅游景區與游客見面。劉玉璽 攝
武都萬象街是科技與文旅結合的典型案例。巨型機甲熊貓成為網紅打卡點,無人機編隊在空中繪制“時空之門”,全息投影技術讓古老建筑重現歷史場景。這些科技手段不僅提升了游客體驗,更催生出新的消費場景。
隴南的成功,還在于打破傳統旅游發展的單點模式,構建起全域協同的發展格局。通過串聯22個4A級以上景區,整合2100個美麗鄉村資源,形成觀光、文化、康養、鄉村四大業態互補的產業矩陣。官鵝溝景區與周邊鄉村的聯動發展頗具代表性:景區帶動周邊民宿、餐飲發展,村民通過參與農事體驗、民俗表演實現增收。這種“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的發展模式,讓文旅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5月4日,“五一”假期臨近收官,宕昌官鵝溝大景區依舊游人如織。王鎖彥 攝
面對旅游高峰,隴南展現出的不僅是硬件實力,更有服務的溫度。武都區組織1200余名志愿者分布在交通樞紐、景區景點、商業街區等21個服務點位,面對游客住宿難題,武都區緊急啟用學校宿舍、養老機構等10個臨時安置點,將“暖心”二字融入其中。宕昌官鵝溝康養驛站免費提供黃芪茶、中藥足浴,武都區建立15分鐘需求響應機制,這些創新舉措讓游客感受到“賓至如歸”的體驗,也為文旅服務升級提供了新思路。
從被大山困住的“地理褶皺”,到游客扎堆的“文旅界面”,當地用生態保護與開發的平衡、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全域資源的系統整合,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隨著數字文旅、跨界融合等新業態的興起,隴南還將續寫更多精彩故事。(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