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長赫格塞思正打算來一場“將星大掃除”,打算把現有的四星上將和海軍上將人數砍掉五分之一,表面上的說辭是,為了節省預算,但真實目的,絕非這么簡單。
(五角大樓未來幾個月,將迎來一波下崗潮)
1、五角大樓爆發“巨震”,美防長對內開刀
為什么赫格塞思要拿那些肩扛星星的高層開刀呢?
在赫格塞思看來,此舉就是為了讓軍隊的架構更加合理,他打算通過減少多余的職位,將資源投入到作戰人員身上,也就是那些在第一線真刀真槍干活的士兵們。
赫格塞思他強烈主張軍隊需要杰出的高級領導,而這些領導人不能被繁瑣的官僚架構拖累和阻礙。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部隊的戰斗力,不至于讓那些大腹便便的總部浪費太多資源。
(赫格塞思公布的裁員備忘錄)
但問題來了,削減軍官并不是今天才被提上議程的。特朗普早就開始研究如何削減高層軍官,以期達到縮減聯邦政府規模的目的。這個過程可能包括合并一些戰斗司令部,比如把歐洲司令部與非洲司令部合體,聽起來就像是在玩拼圖游戲。
赫格塞思過去曾多次批評說美軍高層領導冗余,摻雜了過多“政治化”的因素。他一直認為高級將領的數量早該瘦身,他甚至指控軍中的三分之一是“政治化”政策的“同謀”。
2、“政治利益凌駕于軍事專業”
不過,削減高官帶來的影響可不止于此。特朗普政府計劃將某些四星上將的職務轉交給中將代理,這個過程被稱為“過度賦權”。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象:中將軍銜承擔四星的責任,沒得到晉升卻要背負同樣的重擔,而正式上將則被一紙命令“揮退”。
(解雇上將之后,中將職位將被“過度賦權”)
這種設置必然導致權限不清,特別是在指揮鏈條上,難免會產生指揮模糊的困境。中將雖然被賦予比實際銜級更高的職責,但無論是在資源調配還是權力分配上,都會面臨尷尬的境地。在戰場上,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就意味著陷入困境和延誤決策。
這一系列復雜操作的背后,其實透露出一種通過變相“削足適履”以求達到節省預算和精簡架構的訴求。然而,這種專注于外表的改革能否真正在效果上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呢?
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走鋼絲般的“3.5星上將”制度,只怕是徒增摩擦,讓本該快速反應的指揮系統,更顯慵懶遲鈍。
3、軍工復合體,才是美軍預算真正的“無底洞”
然而,即便是在赫格塞思推行的這場削減軍官的“瘦身運動”里,真正的“肚子大爺”可不是這些將星,而是聲勢浩大的武器項目和軍工企業。
論起燒錢的手段,武器研發項目基本上可以用“天價”來形容,而這一點才是美國國防預算的“隱形殺手”。
(美軍預算的核心,是武器項目的超支和軍工企業的巨大利潤)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十大在研武器項目的平均超支幅度達到了32%,更有一些項目的研發周期因各種原因被迫延后超過八年。
有批評者指出,這些巨額開支和實際成效之間的鴻溝,才是貫穿軍費危機的關鍵命門。然而,對于赫格塞思的削減方案和特朗普政府在這方面的“視而不見”,恐怕背后也有更深層次的政治經濟聯系。
軍火商與政府間的關系可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他們之間交織著種種利益糾葛。在這個問題上,動搖軍工企業的利益顯然等同于撼動特朗普的政治盟友這一根本。于是,拿掉幾名四星上將,“削減”架構表面上顯得行之有效,但實際上,未能解決真正的預算黑洞問題。
美國媒體對此的批評也毫不留情:這樣表面化的削減,根本無法動搖實質性的結構性問題,最終只不過是轉移話題的障眼法罷了。從表象上看,減少高層將領似乎提升了精簡管理的效果,但若細看,這“虛空打靶”還不如說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