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詳見文末。
上任一百余天后,特朗普政府終于對美軍高層展開全面調整,國防部長明確提出要精簡美軍三大機構的高級將領,特別是四星上將的數量需要削減至少五分之一。
這場由防長赫格塞斯主導、名為“少將軍,多士兵”的改革,表面上是為了“優化軍隊架構”,實際上卻揭示了特朗普政府與美軍傳統勢力之間的深層較量。更讓人關注的是,這是否意味著美國軍官的忠誠將從憲法轉向政治指令?
裁軍計劃:從“減少將星”到“換血行動”
根據國防部備忘錄,目前美軍現役38名四星上將中,至少有8人會被裁撤,加上國民警衛隊和后續階段調整,最終可能涉及13人。
如果算上其他高級軍官,全軍900余名將領中將有約180人離職,堪稱冷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將領裁員。官方給出的理由聽起來很實際:為了應對中國崛起和俄烏沖突,必須把資源更多地向一線部隊傾斜。
赫格塞斯表示,“優化和精簡領導層”,“消除冗余結構”,將更多資源從“臃腫的總部部門”轉移到“作戰人員身上”,并且通過裁撤節省預算以強化戰力。
簡單來說,就是覺得將軍太多,官僚機構過于龐大,拖累了美軍的“戰斗力”和“軍事效率”。聽上去,這是一場旨在提升軍隊實力的大刀闊斧式改革。
但仔細算經濟賬,截至去年,美軍四星上將大約在三十七八位左右,即便按另一種說法是44位計算,削減兩成也就是七八位。再加上其他星級的將領,總共可能減少百余名將軍。
然而,一位四星上將的年薪,即使包括各種補貼,也就在二十七八萬美元左右。裁掉十來個,一年能節省的不過三四百萬美元。這僅占美軍9000億國防預算的0.004%,甚至不足以彌補“哨兵”洲際導彈項目297億美元的超支部分。
因此,單從節省開支、提升戰力的角度看,這個理由似乎不夠充分。那么,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意圖呢?
政治清洗:特朗普與軍方“舊怨”加深
這就不得不提到特朗普本人。現任防長赫格塞斯正是由他提名。自首個任期開始,特朗普就與軍方職業軍官團關系緊張。
當時,防長馬蒂斯因敘利亞撤軍問題辭職,參聯會主席米利私下聯系中國軍方維穩的“電話門”更是讓特朗普耿耿于懷。
從馬蒂斯、凱利到米利、布朗,多位四星上將要么選擇離職,要么在關鍵議題上與白宮公開分歧。美軍的將領們大多循序漸進,依靠專業能力晉升,他們有自己的軍事理念和職業操守,對政治干預并不買賬。而特朗普則更傾向于那些在政治立場上與自己一致的將領。
根據相關消息,這次“將軍瘦身計劃”重點打擊的對象很可能是聯合參謀體系及各大戰區司令部,而這些部門恰恰是傳統職業軍官的“權力核心”。
通過撤換、合并、降級等手段,不僅可以為那些更“聽話”的自己人騰出重要職位,還能向支持他的基層選民展示其“反建制”、“打破官僚體系”的形象。
比如,被解職的參聯會主席布朗是美軍歷史上第二位黑人最高將領,特朗普曾公開質疑其晉升源于“政治正確”。接替他的凱恩中將則是特朗普的忠實擁躉,還曾擔任保守派媒體評論員。
布朗
赫格塞斯本人也不容小覷。他曾直言軍隊高層領導過多,并指責約三分之一的最高級別軍官是軍隊“政治化”的“幕后推手”。
他下令陸軍減少將軍數量,合并辦公室和司令部。這種雷厲風行的作風顯然得到了高層的支持。當然,這也招致了不少批評。民主黨方面有人直接指出,赫格塞斯是在系統性地將軍隊政治化,“建立一個正式框架,以便開除所有與他和總統意見不合的將軍”。
這話聽起來很重,但也確實反映了一些人的擔憂:如果軍官的升遷和罷免過多摻雜政治因素,那么軍人究竟是服從憲法命令,還是屈從于政治指令?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軍工復合體與“裁軍悖論”
美軍軍費開支的大頭其實集中在那些昂貴的高科技武器項目和龐大的軍工復合體上。面對“為何不砍軍火商”的質疑,赫格塞斯避而不談。
美國十大在研武器項目平均超支32%,F-35戰機延遲交付8年,但軍工企業的利潤卻連年攀升。這些軍工巨頭及其背后的資本力量與某些政治勢力深度綁定,利益盤根錯節。動這塊蛋糕的難度遠遠超過調整幾個將軍的職位。
因此,有人認為,赫格塞斯拿將軍“開刀”,更像是“挑軟柿子捏”,甚至可能只是“虛張聲勢”,對真正的大頭視而不見。
更諷刺的是,五角大樓同時推動軍費“大挪移”:削減歐洲、非洲司令部預算,轉而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美菲新簽情報共享協議,美日澳聯合軍演升級。這種“邊裁邊擴”的策略,暴露了所謂“精簡”的真實目的——服務于大國競爭戰略,而非提高效率。
當然,任何軍隊都需要與時俱進,精簡臃腫的指揮層級以提高效率本無可厚非。美軍在全球范圍內的軍事布局和復雜的指揮體系確實需要大量高級將領進行協調。但如果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多基于政治利益而非純粹的軍事考量,其效果自然要打個問號。
如果真的想集中力量應對“外部威脅”,那么更應該著眼于優化資源配置,而不是簡單削減幾個將星。這種說法或許更多的是一種輿論引導,或者說是為某些特定行動披上“國家安全”的外衣。
美國國防部此次軍事改革,本質上是一場高風險的政治博弈。裁撤將領、削減預算、戰略東移,這些看似強硬的動作背后,其實是財政壓力、軍工利益與選舉政治的復雜交織。
當“提升軍隊戰備程度”成為裁撤上將的理由,當“威懾”淪為軍火商的提款機,美國軍隊面臨的真正危機或許不在外部對手,而在其內部日益加深的分裂之中。
信息來源于:財聯社 2025年5月6日 關于“五角大樓‘大地震’?國防部長‘劍指’美軍高層:至少砍掉20%!”的報道信息來源于:觀察者網 2025年5月6日 關于“美防長‘動刀’美軍高層,至少砍20%”的報道信息來源于:環球時報 2025年2月21日 關于“‘驚人’計劃!美媒:美防長下令制定方案,未來5年內每年削減8%國防預算”的報道信息來源于:環球網 2025年5月7日 關于“美媒:美防長下令裁掉20%四星上將,外界擔心這可能導致軍隊進一步政治化”的報道信息來源于:新民周刊 2025年3月7日 關于“美國防長說將做好對華戰爭準備?”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