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的一天,時任交通部長葉飛找到了袁庚,交給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飛赴香港,去調研一下招商局的經營狀況。此時,袁庚已經61歲了,已經準備從交通部外事局“離崗休息”了。
袁庚
但是,老戰友相托,袁庚二話不說,立即帶隊來到香港展開調研。只不過,調研的結果卻讓人極其痛心。
1950年,招商局起義的時候,一共有13條船,經營狀況非常好。而同期,也就是后來成為船王的包玉剛,才只有2條船,與招商局相比,那可是差太多了。
可近30年快過去了,香港招商局的發展卻被包玉剛遠遠地甩在了身后。此時,他已經擁有2000萬噸的船隊了,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船王,而招商局反倒是一條船也沒有了,簡直沒落到讓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要知道,招商局是可國家駐香港的大型企業集團,甚至可以說是民族工商業的代表,經歷了這么多年的發展,竟然這樣落伍了。
當袁庚將調研報告呈上來的時候,葉飛陷入了沉默。好一會兒,他突然問袁庚,敢不敢到香港招商局去打開局面,然后用期盼的眼神看著他。
袁庚是老革命了,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他深知老戰友葉飛想發展招商局的迫切,更能體會到他的無奈。
雖然自己就要“休息”了。但為了國家建設,他當然義不容辭。因此,他直接對葉飛說,雖然他沒有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但只要把這個任務賦予他,他會拼盡全力干好。葉飛聽后,緊緊地握住了袁庚手,連說了幾聲謝謝。
葉飛
1978年10月,袁庚被任命為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不久后,他飛赴香港,開始招商引資。
可是,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類工作,即便是有著敢闖敢干的精神,開展起來,對于他這個“外行人”來說,又是何其之難呢?
1981年底,袁庚組織招商局發展部總結年度工作,大家都陷入到愁楚當中。因為,當年的招商引資工作就如他剛來時一樣,引來的資金項目依舊為零。
袁庚
重壓之下,有人建議袁庚要適當地“寫一些”,如果光是“零”的話,那就太說不過去了,招商局的工作也會受到交通部黨委批評的。大家也都知道,袁庚來時,也是向交通部立下了軍令狀的。
可是,袁庚卻沒有這樣做。他對工作人員說,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行就是不行,沒有的不要亂寫,他把責任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
同時,他鼓勵大家不要有壓力,說:“沒有人來投資,工廠辦不了,追究下來,我會負總責的。大不了,了不得,回到秦城去。”
袁庚和愛人
大家一聽,都愣在了那里。因為大家也都知道,從68年開始,他便被無端囚禁于秦城監獄里,73年才在周總理的過問下被釋放出來,75年才復出工作。看來,袁庚也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了。
但實際上,無論是交通部也好,還是國務院也好,都知道招商局在香港那種環境中生存的艱難,不但沒有給袁庚任何責怪,還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當然,后來在袁庚大膽探索下,招商局的工作漸漸走上了正軌,恢復了往日的輝煌。但是,袁庚的這種勇于擔當的精神,在這次總結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招商局員工
像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就比如,袁庚后來主持深圳蛇口建設。一名叫周為民的作者,對蛇口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毫不留情地批評,他認為,蛇口的管理出現了大問題。
《蛇口通訊》接到周為民投稿的文章后,進行了認真研究,覺得文章矛頭直接袁庚,他們不敢直接刊發,便把稿子送給袁庚審閱。
袁庚看后直接批示,以后像這種批評工業區領導的文章,包括直接批他本人的文章,都照登不誤,一字不改。要允許不同的聲音出現,不管對與否,都要讓這些聲音發出來,說蛇口的建設,需要大家共同來監督……
袁庚
而這些話,也更加直接體現了袁庚那勇于擔當、坦蕩無私的胸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