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西班牙特約記者 王方 環球時報記者 李迅典 陳欣】編者的話:西班牙和葡萄牙4月28日遭遇大規模停電后,事件的調查結果至今仍未公布。一些媒體將停電原因指向西班牙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不過西班牙政府和相關專家否定了這一說法。西班牙《國家報》《世界報》等媒體分析認為,為保證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關機構應繼續投資電網基礎設施并創新運營方式。這一“黑天鵝”事件也引發一些國家的擔憂,如美國官員5月3日警告稱,今年夏天美國可能面臨大規模停電。
大停電前已發生三起事故
西班牙和葡萄牙上周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停電,導致兩國交通癱瘓、醫療系統告急、社會幾近停擺。
據西班牙《國家報》5月5日報道,初步調查顯示,在大停電發生前,西班牙的電力系統已經經歷了3起斷電事故,第三起事故發生在大停電前19秒。
西班牙電網公司官員發布的信息表明,盡管系統成功控制了第二起斷電事故,但未能阻止第三起事故的發生,最終導致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停電。在一些地方,停電持續了10多個小時。信用評級機構Morningstar DBRS估計,這次停電給西班牙帶來的保險損失可能在1億至3億歐元之間,其中超市因冷鏈中斷而損失的金額就高達5300萬歐元。西班牙分銷商、自助服務和超市協會(ASEDAS)表示,這場停電對食品供應鏈造成了巨大影響,他們要求政府建立保護機制,以保障食品供應。
大停電發生時,《環球時報》駐西班牙特約記者正在巴塞羅那至馬德里的列車上。4月28日12時47分,列車開始放慢車速,4分鐘后停在薩拉戈薩郊外的荒野中。由于空調無法工作,車窗又不能打開,車廂內的溫度很快上升至40°C。一些乘客中暑后出現嘔吐癥狀,但由于廁所門是電控門,在無電的情況下無法正常打開。最后一名舉重運動員用力將廁所門推開,才解決了很多乘客的燃眉之急。當日,《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被困火車的時間長達15小時。
本次大停電是伊比利亞半島史無前例的事件,很多人都遭遇了停電斷網帶來的不便。馬德里和里斯本等主要城市的地鐵和火車服務大范圍暫停,導致數萬名乘客滯留,大約有3.5萬名乘客被困列車10小時以上;醫院不得不啟用備用發電機進行手術;自動取款機和電子支付系統無法使用,藥店和超市關閉,數百萬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大停電引發社會對于電網和能源安全的深刻反思。
西班牙副首相兼生態轉型大臣莎拉·阿格森5日表示,目前正在分析超過7.5億個數據點,所有可能性都在調查范圍內。阿格森還表示,事故分析委員會將努力找出停電原因,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不能將責任歸咎于可再生能源”
由于西班牙是歐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之一,一些歐洲媒體猜測可再生能源是造成此次大停電的原因。英國《衛報》稱,可再生能源豐富的電網比化石燃料驅動的電網更難運行。這是因為電網最初是基于煤電站、核電站等設計的。這些電廠的渦輪機旋轉會產生慣性,從而幫助電網頻率維持在50赫茲左右。而風能和光伏發電場不會產生慣性,這意味著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較高的時候,如果突然斷電,保持頻率穩定會更加困難。頻率大幅波動可能導致發電機自動斷開,從而導致系統崩潰。
不過,阿格森在接受《國家報》采訪時強調,不能將責任簡單地歸咎于可再生能源,她表示這種分析沒有考慮到所有變量。她還強調,“可再生能源為西班牙提供了實現能源獨立的機會。”
挪威技術咨詢公司DNV GL集團首席顧問曼索爾多在接受德國《光伏》雜志采訪時同樣駁斥了將停電歸咎于可再生能源過剩的說法。他表示,“我們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而不是減少它。”
關于斷電的原因,媒體上還流傳著另外3種說法——大氣振動、網絡攻擊和西班牙-法國電網互聯中斷。《衛報》稱,重大電力系統崩潰通常是由難以預見或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大多數自然災害造成的停電更容易識別。例如,在美國得克薩斯州,2021年初3場冬季風暴導致風電場和燃氣發電廠結冰,450萬戶家庭和企業斷電,有些地區斷電甚至持續數日。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不斷上升,這些事件造成的風險也在上升。早期報道稱,西班牙停電是由氣溫驟變導致的“罕見大氣現象”引起的,該現象可能導致電網不穩定。但西班牙電網公司否認了這一說法。
英國能源系統推進中心高級經理賈亞馬哈表示,地緣政治因素和網絡攻擊有可能導致電網“嚴重中斷”。然而,西班牙電網公司表示沒有遭受襲擊的跡象。對于網絡攻擊的說法,阿格森在接受《國家報》采訪時稱,“電網數字系統中的問題也是調查的一部分。”
曼索爾多認為,西班牙-法國電網互聯中斷可能是引發這一事件的原因之一。然而,他也表示,這種中斷是應急措施,電網公司在規劃和運營時都會考慮此類應急措施。曼索爾多稱,停電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電力系統運行狀況異常。他說:“如果這種情況與意外事件重疊,可能會加劇頻率振蕩,導致大面積發電中斷,加劇發電和負荷不平衡,最終導致系統崩潰。”
分析人士認為,一些發達經濟體的電網已非常老舊,要應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必須抓緊對電網升級改造。3日,西班牙媒體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44.2%的受訪者認為實現電網現代化很重要,41.7%的受訪者認為應多投資關鍵基礎設施,32.6%的受訪者表示應增加公共實體中的發電機數量。
西班牙工業工程師委員會主席塞薩爾·弗蘭科在接受《經濟信息報》采訪時表示,西班牙在能源儲存等投資領域任務艱巨,已落后于形勢。弗蘭科認為,西班牙要從歐洲層面應對此類事件,如果不進行電網等設施的升級,其他歐洲國家也可能面臨類似風險。路透社稱,歐洲各國都應該認識到:對儲能和電網升級的投資必須與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齊頭并進。
美官員警告今夏可能大停電
《衛報》稱,此次伊比利亞半島大規模停電事件發生后,歐洲各國政府都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同樣的情況會不會發生在我們這里?”能源系統運營商保證,伊比利亞半島發生的停電事件極為罕見,歐洲電網是世界上最穩定的電網之一。然而,能源專家警告稱,盡管大規模停電很少見,但沒有哪個電網是萬無一失的。
“停電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英國卡迪夫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吳建中表示,盡管如今電網的可靠性標準很高,但低概率卻影響巨大的停電事件仍可能發生。要達到杜絕停電的可靠性水平,所需的投資金額非常大。
美國內政部長道格·伯古姆日前警告稱,今年夏天美國可能面臨大規模停電。3日,他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臺采訪時表示,“特朗普總統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我們在電力生產方面面臨巨大挑戰。我們關注到西班牙發生的停電事件,這種事情可能今夏在美國發生。”他還將美國電網面臨風險的責任歸咎于前總統拜登。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美國電力主要來自三大電網:東部聯合電網、西部聯合電網以及得州電網。很多地方的電網非常老舊,并且由于電力需求不斷增長承受著巨大壓力。即使相關部門嘗試更新這些電網,來自氣候和網絡空間的危險仍不斷增加。北美電力可靠性公司去年還警告說,電網越來越容易受到網絡攻擊。
《獨立報》稱,氣候變化增加了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也使加固電網變得更加困難。受氣候變化影響,颶風變得更強,預計將導致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各州出現更多停電。2017年9月,颶風“瑪利亞”造成美屬波多黎各大規模停電。自那以后,波多黎各一直飽受停電困擾。
不斷上升的氣溫也給電網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挑戰。佐治亞理工學院城市氣候實驗室主任布萊恩·斯通說:“美國肯定會遭遇極端熱浪和長時間停電。”
美國AccuWeather氣象學家丹·德波德溫告訴《今日美國報》,“大氣振動”的情況很少見,但可能會因溫度或風速的快速變化發生。德波德溫稱,“大氣振動”導致停電的情況可能發生在“任何有輸電線的地方”,其中也包括美國。
美國《新聞周刊》4日稱,美國各地停電越來越頻繁,許多風險隨之而來。北美電力可靠性公司此前報告稱,日漸衰落的基礎設施無法滿足需求。氣候變化加劇了停電的頻率:更頻繁、更嚴重的天氣事件(如颶風、野火、熱浪和冬季風暴)會損壞電線和設備。雖然短時間斷電通常影響不大,但長時間斷電可能造成嚴重風險。斷電可能會擾亂通信、供水和交通系統,導致雜貨店、加油站、銀行和其他重要服務機構關閉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