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說近幾年吉林市河南街的市容市貌有很大變化。既然說到變化,總要有對比參照,這參照可以是某個著眼點,還需考慮加載一個漫長的時間軸——這樣比較下來,討論變化才有意義。作為一個在吉林東關長大的人,說東市場、站前市場、三商店、五商店、六商店的變化,我是能講講之前和現在的,但對河南街,去的次數少,印象也比較凌亂粗疏。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去河南街的次數才變多,游逛的時間也變長,對商業大廈、世一堂、新華書店、福源館也有了比較清晰的地理概念,但是最熟悉的還是東方商廈一帶。東方商廈是吉林市改制較早的國營商業企業。不過,在吉林市,“東方”一詞先后屬于東方電影院和東方游泳館,并未成為指代這家商廈周邊的小地名。直到如今,在吉林人的口語中,這家商店還被叫作“四商店”。
幾年前,在東方商廈退休干部李忠處獲得一批東方商廈附近街景的舊照,以此為參照進行今昔對比,變化可見一斑:
二十多年前,東方商廈及其周邊的街景和現在相比雖有變化,但并不會讓現代人感到陌生。站在商廈西側的琿春街向南望去,與河南街相交的路口有一架過街天橋。天橋有半弧形不銹鋼桁架裝飾,其形象姑且可以用“白彩”稱之。不過這白虹的身上附著大量色彩斑斕的廣告牌和條幅,顏色陸離,倒也迎合市場經濟大潮中吉林人們躁動的心態。
天橋的南側,商業大廈依然高聳。商業大廈建成于1987年,曾是吉林市輕工類個體商業的標桿,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里仍有不錯的客流和交易量。后來在商廈的一樓還開有股票交易廳,五樓設有文娛場所。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多次到這個商廈購物,當時的人氣甚至比東方商廈還要旺盛。只可惜2010年11月5日,一場浩劫,讓這里人氣殆盡。再后來商廈被拆為平地,至今想起,難免唏噓。
在二十多年前的照片中,河南街一側,被燒成瓦礫堆的鳳凰大酒樓舊址,正在建設著新的臨街樓房。鳳凰大酒樓本是解放前吉林市最氣派的和興隆百貨商店舊址,建筑特色鮮明,非是這座新樓可比。所幸近年來這座樓房比照解放前的式樣進行了仿古裝修,也算是延續了舊時這方水土的氣韻。
照片中的河南街上,許多“夾餡”檔口稍顯冷清。對于在步行街街心建造的這種鐵皮檔口,其商業價值頗值得商榷。至少在照片中的一列檔口,姑且不論進入冬季后的采暖問題,就視覺效果而言,也近乎有礙觀瞻,和如今河南街街心造景配合售貨車亭的形式無法同日而語。
另外,還有兩張東方商廈門前的照片,一張是商廈職工舉行儀式,另一張為路口的“煙火氣息”。二十多年后,不知道商廈是否還舉行這種儀式,至于令人難忘的煙火氣息,則已然由熱鬧無比的琿春街夜市優化升級處理了。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李忠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