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自殘”、對美“絕不妥協”、“世界上不是只有美國”......美國國內及其關鍵盟友反對關稅霸凌的呼聲高漲,正與國際更廣泛層面的理性聲音形成呼應并相互鼓舞。本期“環球圓桌對話”邀請三位學者就此展開討論。
馬 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經濟研究室主任
章玉貴: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教授
崔 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教授
“最嚴重自殘”后果已開始顯現
馬 雪
對外濫施關稅正在美國國內引發強烈反對,并給美國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其中,民主黨幾乎態度一致地認為美國現任政府的關稅政策損害國家利益,加重普通家庭負擔,加劇社會分裂和政治極端化等。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稱,這是她職業生涯中見過的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嚴重自殘”。美國人口和經濟規模第一的加州甚至宣布就關稅問題起訴聯邦政府。共和黨內部也有不少聲音認為,當前的關稅政策是“對美國消費者的變相加稅”,對共和黨來說不是政治助力而將成為政治包袱。
從美國學界與戰略界的認知看,他們從中長期著眼,普遍認為關稅將推高美國國內通脹,擾亂經濟增長,危及美國的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也對當前關稅政策用上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自殘”的說法,稱這可能導致約200萬美國人失業,每個家庭將面臨至少5000美元的收入損失。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加里·赫夫鮑爾認為,“對等關稅”政策將使美國通脹率上升1.5個百分點,美國執行這一極端政策后很難避免經濟衰退。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揮舞關稅大棒對美國經濟的負面沖擊已經開始顯現。
首先就是嚴重影響投資者和市場主體的商業決策。近段時間的市場走勢表明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政策正在失去信心。美國銀行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有意減持美國股票的全球投資者數量創下2001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值。73%的受訪者表示“美國例外主義”已經達到頂峰,這表明主要企業可能對投資和其他支出采取更多觀望態度。更重要的是,美國反復無常的關稅決策方式給市場帶來巨大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只能持有資金等待塵埃落定。尋求調整供應鏈的美國公司和考慮遷往美國的外國制造商都不知道關稅是會保留還是取消,是會上調還是下調。在這種情況下,沒人會輕易進行大規模投資。
其次,關稅的不確定性與美國消費者焦慮情緒的上升不謀而合。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月份因通脹預期上升而下降。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月的64.7暴跌11%至3月中旬的57.9。商品價格將會上漲已無懸念,只是上漲速度和幅度會因行業和公司而異,鑒于部分制造商此前囤積了數月庫存,消耗起來需要時間,最大的影響可能會在7月或8月顯現。一般而言,企業利潤率越低,轉嫁的關稅就會越多。
再次,關稅導致美國資產市場下滑進而造成實體經濟狀況惡化。美國政府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后不久,美股、美債、美元遭受重創。尤其是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美元下跌,表明投資者對美元資產質量的信心下降,全球范圍內出現拋售美債的現象。雖然美國政府試圖通過推遲實施“對等關稅”或釋放緩和信號短暫止住美元資產的頹勢,但從中長期看,只要對外關稅霸凌不停,美國經濟遭受的反噬就會更大程度地顯現。
最后,對外濫施關稅和經貿霸凌危及美國的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美國對全世界加征關稅,即使只是作為對其中一些國家脅迫施壓的談判策略,也已導致美國的國際形象和信譽進一步崩塌。其他國家很難再相信美國政府會嚴格履行任何協議,這使通過談判達成和解或緩和局勢的協議變得艱難。最近一段時間,在美債市場出現一波“拋售潮”之際,美元走軟。但按通常情況,美元在市場承壓時會走強。這種反常表明美國可能出現資本外逃現象。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安全性或美元資產的吸引力產生疑慮,這種趨勢表明人們對美元以及美國作為投資者“避風港”的信心都在急劇下降。
美國找錯了“鑰匙”
章玉貴
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爾夫·奧薩不久前表示,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給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敲響了警鐘。他表示,全球貿易并不依賴美國,因為美國“僅占全球進口總額的13%。也就是說,全球87%的進口額是其他地區完成的。”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奧薩呼吁“世界其他地區同樣要團結起來”。
就貨物和服務貿易的總額而言,美國依然是當今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只是隨著美國經濟進入高度服務化階段,美國勞動力成本遠遠高于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那些資本收益率較低、資金占用周期較長的中低端制造業和產業鏈中低端環節,相繼成為美國制造業外遷或外包的主要領域,導致美國的“產業空心化”日益嚴重。加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競爭力不斷提高,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貿易伙伴更加多元,使得美國在全球貨物貿易領域的競爭力呈現相對下降趨勢,貨物貿易逆差不斷擴大便成為自然的商業邏輯。
但需指出的是,國際貿易絕不僅僅表現為國與國之間貨物和服務貿易的交易量,還體現為一國在資源整合、生產能力、成本控制、營銷服務尤其是商業規則制定、金融服務能力等綜合指標上的影響。正因如此,美國在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體系中的獲益度或損失度,不能簡單以獲得多少順差或逆差來衡量,還需考慮其對國際貿易結算格局的影響能力以及美元在結算貨幣中的主導地位等因素。
現實情況是,美國自二戰以來一直在國際經貿格局中占據主導地位,使得美元也長期占據全球貿易結算的支配性地位。與此同時,美元還是全球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計價貨幣以及全球最重要的儲備貨幣。如此一來,即便美國在貨物貿易中保持一定逆差,其他國家所獲順差的一部分也往往會以購買美國國債和其他資產的形式回流美國。
因此,在現行國際貿易體系中,美國嘴上聲稱自己“吃虧”,片面強調在貨物貿易上的逆差,但對另一層面避而不談,即它又通過國內發達的金融市場吸收美元回流,支持美國國內開支并推高美國股市。21世紀以來,全球不少有實力的經濟體自覺或不自覺地陷入所謂“美元陷阱”,即如果主要債權方大幅拋售美國國債﹐這些國家的本幣兌美元就會受此影響而下跌,這種情況又將迫使這些國家干預匯市﹐通過買入美元來保護出口商的利益。這是美元全球霸權的獨有現象,同時也助推著美國“寅吃卯糧”的經濟和財政模式愈演愈烈:一旦經濟出現嚴重震蕩,美國就毫不猶豫地開動印鈔機,濫用美元地位、透支美元信用。美方這種做法導致其他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經濟利益而不得不在美元體系之外尋求多元化的貿易結算、計價和儲備體系,進而推動國際“去美元化”漸成趨勢。
就經濟決策的一般機理而言,解決美國貨物貿易失衡問題的“鑰匙”,肯定不是濫施關稅。全球經濟史已經證明:關稅政策是最缺乏經濟學常識的飲鴆止渴之舉。美國如果繼續大打關稅牌,將會導致其在服務貿易領域的領導地位遭到沖擊,因為超高關稅將直接抑制商品流通,進而減少對運輸與物流服務以及貿易融資和貨幣結算的需求。尤其令人擔心的是,美方如果固執堅持濫施關稅做法,很有可能重創全球投資貿易和金融市場體系,果真那樣,不僅無法使美國撈到任何好處,還可能會導致“沒有贏家”的悲劇結局。
國際反對霸凌“強音”相互鼓舞
崔 凡
美國政府4月初宣布征收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當即在聯邦選舉辯論會上強調,澳方不會向美國妥協,將堅持自己的政策。不只澳大利亞,已經與美國開啟關稅談判的日本表態也較強硬,首相石破茂強調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這被認為是日本就美國關稅政策發出的“最強烈警告”。德國候任總理默茨則強調,“世界上不是只有美國”。歐洲的人口比美國多,消費者也更多。地球上目前約有80億人,其中約3.4億生活在美國。換句話說,超過76億人生活在美國以外。默茨就此表示,歐洲現在必須比以往更積極地與其他地區接觸,提議開展合作和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現在到了歐盟主動出擊的時候了。”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不斷釋放煙幕彈,聲稱與首批相關國家的關稅談判進展順利,“很快就將達成協議”。但從實際進展來看,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尤其是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歐洲主要國家等美國一些關鍵盟友的抵制,使華盛頓想在關稅問題上樹立幾個屈服讓步、易被拿捏的“軟柿子”變得艱難。
日本、澳大利亞以及德國等重要盟國為何公開對華盛頓喊出“絕不妥協”?筆者認為至少存在三點原因。一是美國在這場關稅訛詐和相關談判中“要價”太高。美國不僅要求對象國家通過購買更多美國商品等措施實現所謂貿易平衡甚至“逆差清零”,還要求它們對美元貶值等事實上的匯率操縱行為予以配合,通過關稅訛詐和貨幣操縱雙重獲利,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但即便對日本和澳大利亞這些過去較為順從美國的國家來說,這也都是可能引發國內經濟嚴重受挫以及政治劇烈動蕩等連鎖反應的“不能承受之重”。
二是譴責和反制美國經貿霸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聲音。美方一意孤行,向180多個國家隨意加征關稅,侵犯了各國正當權益,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損害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破壞了全球經濟穩定。在此逆流之下,中方站出來進行必要反制,既是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也是為了維護國際規則秩序和國際公平正義。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同世界共享機遇,同時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國際社會對此可以說是“看在眼里,記上心頭”,即便一些國家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與中國存在差異,但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方面,與中國有著共同語言和相似立場。在反對保護主義和反制經貿霸凌成為國際主流的背景下,即便美國一些傳統盟友也只能選擇對美強硬,否則只會在關稅談判以及后續經貿交往中淪落到任由華盛頓宰割的境地。
三是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強勢舉起關稅大棒不久,作繭自縛和反噬效應就已開始次第顯現,這讓相關國家抵御霸凌和在談判中采取拖延戰術有了底氣。隨著美國推出“對等關稅”政策,美股一度大跌、美債遭到拋售、美元指數下跌,美國遭遇了所謂的股、債、匯“三殺”。支撐不住的華盛頓間歇性地釋放緩和性表態或推遲、豁免相關關稅措施,雖然能在短期內安撫國內資本市場和經濟界更廣泛層面的焦慮,但長期隱憂并未消退。與此同時,在華盛頓“自我砸盤”的操作下,原本計劃“回流”美國的產業投資選擇暫時觀望,這些都讓一些國家看到美國面臨的困境,并不“懼怕”與美國進行拉扯。
接下來的一個明顯趨勢是,加征關稅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自殘”,對美“絕不妥協”,“世界上不只有一個美國”等來自美國內部及其重要盟友的強硬表態,正在與國際社會更廣泛層面反對霸凌的強音相互呼應,并且形成相互鼓舞和促進的效應。即便在一些細節或具體出發點上可能存有差異,但反對濫施關稅和經貿霸凌、維護自由貿易機制顯然符合國際公平正義和各方共同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