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職場人1—3天完成面試準備、66.8%的職場人最討厭“模糊表述薪資范圍”、近六成職場人愿意嘗試AI面試……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5職場人面試體驗感調查報告》,根據該《報告》,重慶晚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來自重慶的求職者,挖掘數據背后的面試心聲。
事前準備
臨陣磨槍成當下主流
當下53.2%的職場人通常用1—3天進行面試準備,甚至有31.6%的職場人用于面試準備的時間少于1天,臨陣磨槍成為主流。而從性別角度觀察,38.5%的女性職場人面試準備時間少于1天,而男性中僅有28.1%。
28歲的姜娜娜,上月才參加了江北區某互聯網公司的面試。面試前,她僅用一晚來準備面試:反復核對崗位職責、平臺上查詢公司的相關資料,甚至在社交平臺扒出前員工吐槽帖。次日一早,娜娜化上淡妝,就去該公司參加面試。
“為什么不多花點時間準備?”對于重慶晚報記者的這個問題,姜娜娜表示,自己的面試資料這些早已準備好了,而且求職期間,自己并非只面試一家公司,因此不會在同一家公司的面試準備上花費太多時間,“這樣如果我沒被面上,內心落差也不會太大。”
面試邀約
最反感模糊薪資范圍
對于“職場人最反感的面試邀約行為”一項,66.8%的職場人最討厭“模糊表述薪資范圍”,其次是“邀約人不說清楚崗位職責”,再次是“忽略候選人提問或敷衍回復”。
27歲的小陳,上月前去渝北區某科技公司面試測試員崗位時,就遭遇了“薛定諤的薪資”。“HR說月薪10000元左右,具體看能力,結果錄用通知寫的是底薪6000元加績效。”小陳只能苦笑著先進入公司上班,后續如果薪資始終不理想,再考慮離開。
“我的工作職責寫的是微信內容版塊建設,結果我工作這兩個星期以來,更多的工作是替領導跑腿,跟客戶們對接資料。”26歲的琪琪入職渝中區一家新媒體公司后,最大的感覺是“貨不對板”的無力感。
現場槽點
生育計劃像靈魂拷問
當面試官拋出靈魂拷問時,男女求職者的雷區大不同——男性職場人最討厭被問“能接受加班嗎?如何看待加班費?”而女性職場人選擇“你是否有生育計劃?”的占比均遠高于男性。
“你有男朋友嗎”“打算什么時候結婚要孩子”……這些問題,讓29歲的渝北區財務主管李女士曾在面試時倍感壓力。盡管她當時已明確表示“三年內無生育計劃”,但HR仍會繼續追問婚戀以及生育問題。
“我身邊不少女同事也有這樣的面試經歷,這讓大家都覺得很反感。”李女士說道。
新動態
近六成人愿嘗試AI面試
《報告》中還提到,“人工智能HR”何時能大面積普及,成為企業和職場人關注的熱點。有57.3%職場人表示雖然還沒參與過AI面試,但愿意嘗試。
在他們眼中,AI面試官科學、客觀、高效,堪稱“賽博伯樂”,不會因為你的星座或口紅色號打分,還能24小時待機;凌晨三點投簡歷?分分鐘給你安排上!當然,在職場人的眼中AI面試仍有一定不足,比如“缺乏人性化反饋”“表達僵硬”“可控性差”等。
家住南岸區的小林25歲,他前不久就曾在渝北區光電園進行了一場AI面試,但他的體驗感并不好,“對著屏幕尬聊像單口相聲,回答超時就被強行打斷。”
專家說
面試應是信任搭建的起點
智聯招聘職場專家認為,職場人在面試中一邊“卷”出更高速度,一邊堅守“反套路”底線——既期待AI面試官的高效公平,又渴望一句有溫度的“你辛苦了”;既能識破HR的“空氣餅干”,也愿為真誠的薪資透明點贊。
面試不只是技能博弈,更是信任搭建的起點。“性別定制化提問”背后,暴露的是招聘市場的認知滯后,希望更多企業聽到求職者內心的面試訴求,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職場變得更有溫度。
重慶晚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編輯:蔣麗霞
校審:李瑯
總值班:嚴一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