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今天迎來一位不速而禮貌的“老鄰居”——新任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與其說是拜訪,不如說是“滅火”:拜訪一位口無遮攔、野心勃勃、還老惦記著你家后院的鄰居,需要的不僅是外交辭令,更要有強大的心理建設。所幸,這位前英格蘭銀行行長、現任溫和派總理,身披三層耐心鎧甲,以一句“加拿大不是待售地產”巧妙頂住了川普總統那句“51個州才好看”的吞并幻想。
是的,你沒聽錯。川總再次提起他的“北擴大計”,打算讓加拿大成為美利堅的第51州。理由之一居然是:“我看那條直線畫得太完美了,像藝術品?!薄屓巳滩蛔∠肫痂蟾哒f過的一句話:“藝術是瘋子的避難所。”顯然,川總對此深信不疑。
而卡尼則在一旁禮貌地微笑著,腦海里可能在飛速計算:要如何把“不可能”說得既文明又帶點優雅的諷刺。他最終選擇了地產隱喻:“您老知道,在房地產業,有些地方是永遠不賣的?!边@一擊,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寸寸見血,連川總都只能回一句:“這倒是真的?!?/p>
一條最長的和平邊界,一段變味的睦鄰關系
美加之間那條長達5,525英里的邊界,曾被譽為“全球最長的不設防邊界”。從獨立戰爭后的和平共處,到二戰并肩作戰,再到冷戰時期的北美防空聯合體,美加本是理想的睦鄰典范。
可如今,在川普主義的熏陶下,這段鄰里關系開始滑向奇妙的“準敵對”。從鋼鐵汽車關稅,到“軟木木材之爭”;從中美脫鉤牽連加拿大,到如今的“吞并幻想”,加拿大活脫脫成了一個既不情愿當敵人、也不甘心做小弟的“尷尬好鄰居”。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加拿大,早已是“美國同款生活體驗”。加拿大的影院放的是好萊塢大片,電視臺收的是NBC和Fox,加油站是ESSO,加拿大人掛在嘴邊的是“Netflix and chill”,周末開的是林肯老爺車,刷的是貝爾電話卡,買的是沃爾瑪促銷。除了麥當勞加楓糖漿,幾乎和美國沒有差別。前些日子打算抵制美國貨,可根本沒有可能,不到三天,美國超市costco又擠滿了踴躍付款的加國老百姓。這些加拿大兄弟不是在默默地支持美國,而是完全找不到平替。
可就連這種高度一體化的文化相親,也擋不住川總想“收編加拿大”的熱情。這,恐怕不僅是貿易的邏輯,更是他一貫的“川式思維”:談判就是壓價,友誼就是交易,主權是可以重塑的。
川普的孤島主義:毀掉百年盟友關系的金鑰匙?
美國這位“霸道鄰居”為何如此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于他所代表的“新孤立主義”——對外懷疑、對內收縮,對盟友“無差別攻擊”,總覺得別人占了便宜,美國吃了虧。
可真正讓美國日益孤立的,其實正是這種處處設防、人人懷疑的姿態。當川普不斷加碼關稅、強推“美國優先”、質疑一切傳統同盟關系時,美國原本賴以維系世界秩序的信用正被一點點蠶食。
用《紐約時報》的話說,老美如今更像一個“有錢卻不想請客的老房東”,對鄰居說:“你們都靠我活著”,可事實是——如果不是加拿大源源不斷的資源、人才與信任,美國這座大廈未必能撐到今天。
尾聲:溫和,未必無力;霸道,未必長久
這場“老鄰居的聚會”,雖然沒有摔杯子,也沒有翻桌子,但仍讓人感受到一種歷史的轉折感。一位溫和的央行行長出身總理,用綿里藏針的語調,抵御住了一位習慣用高音喇叭治國的前總統。文明與粗魯,冷靜與沖動,隔著5,525英里,近在咫尺。
或許,未來的歷史書會寫道:那一天,在白宮橢圓辦公室里,一位加拿大總理說出了一句很輕的“永不出售”,卻擋住了一場極重的“吞并狂想”。
幸好這次川總沒有帶上他那兩只獵犬——萬廝和盧比傲,不然我們或許還得聽一場“狗吠鄰邦”的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