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特朗普智能體分析美方談判策略)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但早在一個月前,美方就開始釋放各種消息為會談鋪路。美方為了和中國談都使用了哪些策略?譚主借助特朗普問答智能體,拆解了美方采取的4種談判角色,還發現了美方面臨壓力的信號。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征收畸高關稅,導致美國多個港口貨運量暴跌,已經拉響業內警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報道稱,美國西海岸港口官員9日上午更向其透露一個“驚人現象”:在過去的12個小時里,沒有任何貨船從中國啟航前往美國西海岸主要港口。這還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度發生此情況。
這一數據來自于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的圣佩德羅灣綜合港口區(San Pedro Bay Complex),其下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報道稱,6天前,原本計劃有41艘貨船從中國出發,駛往這個僅次于上海、新加坡、香港、深圳的全球第五大繁忙港區,但到了9日,這一數字為零。
據CNN說,震驚到美國港口官員的不僅是來自中國的到港貨輪數量銳減本身,更是這一變化發生的速度之快。“這令人擔憂,”長灘港首席執行官馬里奧·科爾德羅(Mario Cordero)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船期取消和抵港船舶減少的)數量超過了疫情時期的水平。”
CNN稱,另一個“疫情暴發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異常現象”是,受關稅政策影響,美國西雅圖港7日的抵港集裝箱船數量為零。“這是因為根本沒有船運過來。”西雅圖港港務局長瑞安·卡爾金斯(Ryan Calkins)說。
圖為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港
不僅是西雅圖港,美國幾個最繁忙的港口貨運量都正在急劇下降。據悉,長灘港目前的貨柜量與平時相比下降了35%至40%,洛杉磯港本周的貨運量也下降了31%。此外,位于東海岸的紐約和新澤西港也表示,正在為貨運放緩做準備。
報道說,港口官員警告,對于面臨商品價格上漲或短缺的美國消費者而言,美國政府與中方“越快達成協議越好”。“如果情況不迅速改變——我指的是我們所看到的不確定性——那么我們可能會看到貨架空空如也。消費者將在未來30天內感受到這種影響。”科爾德羅說。
特朗普8日在提及美國港口貨運量放緩一事時,聲稱這是“好事”,“意味著我們損失的錢少了”,遭到美媒諷刺。“特朗普一直堅持認為美國被騙了,這暴露了他對經濟學的根本誤解,這種誤解建立在對其他國家的厭惡之上。”美國政論雜志《新共和》寫道,“特朗普最新評論,再次暴露了自己的愚蠢。”
盡管中美貿易摩擦在2017年開始的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拉開序幕,但中國仍是美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2024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6882.8億美元。去年美國對華出口、自華進口分別占美國出口和進口總額的7.0%和13.8%。
全球第二大航運公司馬士基表示,當前中美之間的貨運量較正常水平下降了30%至40%。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文森特·克萊克(Vincent Clerc)說:“如果我們無法看到與中國的貿易局勢緩和,如果我們無法看到更多貿易協議的達成,那么我們可能會面臨一些影響變得更加根深蒂固、更加不利的局面。”
當地時間11日,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進入第二天。此前,外交部發言人林劍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說,美方近期不斷表示希望同中方進行談判。這次會談是應美方請求舉行的。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這一立場沒有任何變化。
“同時,我們也多次說過,中方對對話持開放態度,但任何對話都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任何形式的施壓脅迫對中國都是行不通的。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維護國際的公平正義。”林劍表示。
中美參加經貿對談前 中方對管制礦產再出手5月9日,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組織不同部門,召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會議,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香港英文報刊《南華早報》9日報道,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方此舉旨在加強此前一系列針對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措施的執行力度,而這些礦產對于美國國防工業至關重要。還有美媒則注意到,這正值中美將赴瑞士參加經貿對談前一天,意味深長。
中方召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會議 資料圖
此前,商務部于去年12月宣布嚴控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軍民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南華早報》稱,此舉給美國高科技硬件的供應鏈帶來了壓力。今年2月,商務部又將鎢、碲、鉍、鉬、銦五種金屬的相關物項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其中鎢可用于制造彈藥。
如果某種物項被列入限制清單,出口經營者出口該物項應當依照相關規定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請許可。《南華早報》發現,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銻和鍺等關鍵礦產的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57%和39%。
但根據商務部網站9日發布的消息,當天舉行的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會議中指出,國家對鎵、鍺、銻、鎢、中重稀土等戰略礦產實施出口管制以來,部分境外實體與境內不法人員相互勾結,不斷翻新走私出口手法,試圖逃避打擊。
“為避免戰略礦產非法外流、遏制走私勢頭、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同時促進合規貿易、保障產供鏈穩定,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成為當前迫切且重要的工作任務。”商務部聲明寫道。
以銻為例,銻對于美軍的彈藥、通訊設備、夜視儀等制造至關重要 美國金屬技術新聞網
新加坡亞太經濟研究公司(Asia-Pacific Economics)首席執行官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9日對《南華早報》分析說,中方此次部署專項行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意味著中國計劃進一步加強近期對一系列對美國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的限制措施的執行。
商務部消息還提到,會議強調,針對偽報瞞報、夾藏走私、“第三國”轉口等典型規避手法,重點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據比斯瓦斯稱,國際上其他國家實施出口制裁的經驗表明,企業經常利用‘“第三國”轉口規避制裁,“這對中國來說同樣是一種風險因素”。
美國《華爾街日報》9日則注意到,中國此次宣布打擊關鍵礦產走私,這一消息發布的時間正好是在中美將于瑞士進行經貿談判的前一天,猜測中方這一新舉措或影響兩國在會談中的角力。
《華爾街日報》提到,中方此前幾次加強對關鍵礦產及相關技術的出口管制,都是在美國對華實施貿易限制措施之后。
例如,去年12月,美國拜登政府擴大對華芯片出口管制后,中國就宣布嚴控相關軍民兩用物項對美出口。4月,新上臺的特朗普政府變本加厲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加征畸高的所謂“對等關稅”。此后,中方發布關于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
《華爾街日報》9日指出,盡管美國政府已采取措施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包括建設新的稀土加工和磁鐵制造設施,但進展緩慢,目前美國在稀土供應上仍然高度依賴中國。報道稱,特朗普政府近來積極推動擴大對烏克蘭、格陵蘭島等地關鍵礦產的獲取,也進一步凸顯了這一點。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統計的13種被用于軍工“戰爭關鍵礦物”,中國占據了其中8種50%以上的產量,除鎵、鍺、銻外還包括鎢、釩、稀土、銦、鈦等。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去年11月發布的一份研究調查指出,如果中國僅將鎵和鍺的出口全面禁止,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可能會減少34億美元。
2023年13種關鍵戰爭礦物產量,其中8種的50%由中國供應 觀察者網制圖
“失去獲取關鍵礦物的渠道,即便這些礦物只占產品價值的一小部分,但也可能給整個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損失。”報告主要作者內達爾·納薩爾(Nedal Nassar)在一份聲明中警告。
隨著近年來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嚴重干擾中美正常經貿合作,這種風險也有外溢的跡象。上月,有韓媒援引消息人士稱,有韓企收到中方“警告”,要求其不要向美國軍工企業等出口含中國稀土的產品。盡管韓國政府當時回應稱,“尚未確認有韓企收到報道所述的公文”,但這一消息還是在韓國引發了討論。有聲音擔心,如果未來中美“兩鯨”貿易摩擦加劇,夾在當中的韓國恐怕要“蝦米遭殃”。
關于中方出臺的出口管制政策,4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應詢答記者問說,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發言人表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將相關物項列管,體現了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一貫立場。中方愿通過雙邊出口管制對話交流機制,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合規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