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由于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不少具有養生性質的中草藥材受到重視,使得這些野生中草藥材被大量采挖,市場價格攀升,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也為了緩解野生中草藥材被濫挖的情況,人工種植中草藥材應運而生。
這其實是個很好的現象,一個能讓農民賺到錢,一個能讓消費者買到不錯的中草藥材。不過,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大的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少中草藥材的行情極具下滑,讓很多從事中草藥材種植的農民受到了“暴擊”。
在這些行情下滑的中藥藥材之中,黃精可能讓很多農民最受傷的中草藥材之一了!
黃精是啥?
我想很多朋友都應該聽過黃精的大名,我這里還想再解釋下。
黃精是我國十分有名的中草藥材,早在東漢時期,就被作為養生中藥使用了,在《抱樸子》中記載:“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氣,獲天地之精,故名。”
在《本草綱目》中還記載了其功效和使用方法,“九蒸九曝,可以代糧,又名米輔。其根橫行,狀如萎蕤,俗采其苗炸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筆管菜。其根莖可入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養陰潤肺、補脾益氣、滋腎填精之效。”
而在現代研究發現,黃精是一種具有高保健價值的中藥材。因此,它也被作為原材去生成多種功效產品,包括但不限于黃精保健酒、黃精功能性飲料、黃精功能酸奶、黃精養生茶等等。
黃精的發展歷程,猶如過山車!
黃精有著這么多價值,自然受到了重視。可以這么說,曾今的黃精雖然不是“黃金”,但卻是不少農民的“搖錢樹”。
黃精的人工種植主要是從2010年左右開始,再之前,市場上供給的黃精還是以野生的為主,2010年之后,隨著人工種植的普及,黃精的市場供給才轉向以人工為主。這段時期,黃精的行情還比較穩定,一般在30元/公斤上下浮動,注意哦,這里是鮮黃精,若是經過加工之后的干黃精,價格還會更貴。
這個時期的黃精價格穩定,主要原因在于這個時期都是用于傳統重要領域,也就是治療疾病,其供需關系平衡,波動不大。
等到2014年,黃精市場價格出現明顯攀升,最高觸及55元/公斤關口。此輪漲價主要受其作為保健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的應用領域擴展驅動,市場需求呈現多維度增長態勢。由于產能釋放存在滯后性,短期內供需矛盾加劇推動價格快速走高。但隨著價格攀升,市場投機行為逐步退潮,年末價格回落至47-48元/公斤區間。
2015至2018年間,黃精價格進入50元/公斤附近的橫盤整理期。隨著種植戶持續擴大生產規模,市場供給逐步增加,而同期消費需求增速放緩,供需雙方進入價格博弈階段,形成相對穩定的價格平衡。
2019年至2024年,黃精價格突破60元/公斤大關并維持高位運行。這期間既受益于全民健康意識提升帶來的消費需求持續攀升,也受惠于中藥材牛市行情引發的資金持續流入,雙重因素共同支撐價格高位震蕩。
至2024年,黃精市場出現趨勢性逆轉。產地鮮貨統貨收購價跌至約4元/斤,干貨市場價格跌破60元/公斤心理關口至55元/公斤附近,標志著市場正式步入下行通道。此次價格調整意味著行業供需格局發生根本轉變,從前期供不應求的繁榮周期轉入產能過剩的調整階段。
黃精的種植困局:周期長、成本高
從上面的黃精發展歷程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每隔幾年,黃精就會迎來一個大的波動,這是咋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目前黃精的種植困局了,周期和成本。
黃精種植周期長(7-8年種子培育/5-6年根莖擴繁)及特殊儲存特性(可滯留土壤超10年)導致供給調節滯后。其種植模式分高密度與低密度兩種,例如四川,就是采用低密度模式加玉米套種,畝栽3000-4000株,需投入種苗費2100-2800元(0.7元/株)、肥料6600斤(復合肥+有機肥)、農藥及人工,三年總成本約8000-9000元;高密度模式畝栽8000-1萬株,產量略降,成本增至1.2萬元。
資深種植戶憑借種苗成本優勢(自繁自育),6年周期畝產5000斤鮮貨,綜合種植成本約9000元(含地租500元),折干成本18元/公斤,疊加加工費5-8元/公斤,盈虧平衡點為30元/公斤。自有土地種植最低成本12元/公斤,需市場價格25元/公斤保本。新種植戶因技術不足,畝產4000斤鮮貨,三年總投入1.2萬元,折干成本達30元/公斤,需45元/公斤行情方可盈利。
根據市場規律顯示:當干貨價格突破45元/公斤,全產業鏈會進入擴種期;低于30元則進入產能收縮期。這種成本傳導機制與10年庫存周期疊加,形成黃精市場獨特的周期性波動特征。
也正是這一種周期性波動特征,讓黃精進入種植困局。不種吧,到時候漲價了賺不到錢,種吧,萬一產量過剩大跌價,又要虧錢!
產能過剩,供需失衡!
當前全國黃精種植規模已突破70萬畝,其中湖南安化核心產區達12萬畝,安徽池州、湖北崇陽等主產區均超10萬畝。按行業常規輪作比例測算,全國年可采挖面積約17.5萬畝,理論年產干貨8萬噸,顯著超出當前市場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邵武市2024年新增種植規模達20萬畝,全國種植總量突破10億株,產能過剩已然成定局。
市場需求呈現結構性分化:藥用市場保持15%年增長率,但食用消費受經濟下行沖擊明顯。而在今年3月后,美國發起了“關稅戰”,貿易摩擦疊加讓中產消費收縮,導致保健品及食品領域增速驟降。雖然老齡化趨勢形成長期支撐,但短期內難以對沖市場頹勢。
目前黃精已進入產新期,根據部分藥農反饋來的情況來看,目前的行情很慘,太慘了!價格直接腰斬,有藥農表示,以現在的產量,估計爛在地里都沒人來收!
當然了,肯定不能讓黃精爛地里,不然就虧死了!還是要想辦法賣出去才行,那樣虧的也少些。
總而言之,近幾年黃精的行情可能會不太好,只有到產能持續出清,需求才能再次提高,迎來下一個增長周期。
對此,大家怎么看?你們那里有種植黃精的藥農嗎?目前的情況如何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