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乍起,暖意昂然。行走在包頭市達茂旗鄉村的田間地頭,一臺臺現代化的農機在田間往來穿梭,翻起層層新泥;地膜覆蓋下,種子正積蓄著成長的力量。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春耕,也是一場充滿希望的耕耘,機械轟鳴中、汗水揮灑間,春耕序曲奏響希望的樂章。
石寶鎮紅山子村的胡蘿卜種植現場。達茂旗委宣傳部供圖
在石寶鎮紅山子村的胡蘿卜種植地塊,田間機聲隆隆,已經翻耕起壟的土地上,播種機正在精準播種,覆膜機緊隨其后,“保護”著種子,白色的地膜反射著陽光,從遠處看仿佛一汪蕩漾的湖水。
過去,胡蘿卜只能采取人工傳統方式種植,種植效率低,規模無法擴大,導致產量上不去。今年,內蒙古蒙盛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引進專業設備,采用機械化種植方式,既解決了勞動力的問題,又為規模化、批量化生產找到一條出路。“傳統的壟只有幾厘米,我們這個壟底到壟上高了很多,而且是機器一次性完成,壟面就像桌子面很平,方方正正的,便于播種。”負責人盧永旺說:“采用機械化種植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便于排水,后期的采收也用機械化。”
借助機械,農民們正在進行馬鈴薯切種工作。達茂旗委宣傳部供圖
同樣采用機械化作業的還有馬鈴薯切種工作:不斷運作的傳送帶兩旁,刀起刀落間,一個個馬鈴薯被精準切成均勻的薯塊,好、壞薯塊在傳送帶的作用下分別“走向”不同的去處。負責人介紹,可別小瞧了這一條生產線,有了這樣一臺機器,切塊、拌種、裝袋等流程就能直接完成,節省了人工,也提高了效率。
盧永旺介紹:“這幾天,我們合作社正在種植的是胡蘿卜,計劃種植1000畝。今年我們還計劃種植土豆1500畝、貝貝南瓜2300畝、藥材育種500畝,其中主要是黨參和黃芪。這幾年,我們一直都在不斷探索,以科技賦能農業生產,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在石寶鎮紅井灘村,甜菜播種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甜菜播種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一粒粒甜菜種子被精準無誤地播撒進肥沃的土地,鋪設滴灌帶、播種、覆土、平整等工序有條不紊地陸續完成,機械化作業展現出的高效與便捷,為甜菜種植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往年一樣,早在今年甜菜播種工作開展之前,種植戶就早早與糖廠簽訂了種植合同,這也讓村民心里吃下了“定心丸”。
達茂旗農牧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董璞說:“2025年,全旗農作物預計播種面積1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53萬畝、油料作物25萬畝、中藥材7萬畝、優質飼草13萬畝、糖料作物1.3萬畝、瓜果蔬菜0.47萬畝。據統計,化肥、種子、農藥、地膜、滴灌帶等農資完全能夠滿足春播生產。截至目前,全旗小麥已播面積9.8萬畝、蘿卜已播面積500畝、甜菜已播面積5700畝。種植玉米、葵花、馬鈴薯作物地塊已基本完成耕地整地作業。”
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在達茂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書寫著春天的故事,用汗水澆灌著豐收的希望,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繪就……(沈玥、伊如樂)
來源:達茂旗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