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孩子多還是少,頂多是家里熱鬧點和清靜點的區別,沒什么本質影響。
事實上,等到這些孩子進入社會,乃至父母年老,真正的區別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我們也不必非要追溯人的一生了,現在社會變化這么快;
多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的差距,其實在10年之間,就能讓很多現實問題浮出水面。
從童年起,差距就已經埋下了,不過不明顯
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過“手足競爭理論”,認為兄弟姐妹間的互動會塑造孩子的性格,影響他們未來的社交能力。
一個二胎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要和兄弟姐妹分享資源,不管是父母的關注,還是家里的玩具和零食。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吃虧了,但長期來看,這種環境能讓孩子更早學會共情和妥協:
千萬不要小看這兩點,這正是一個人成年后社交和在職場生存的核心技能。
相反,獨生子女們往往是宇宙的中心,他們習慣了父母圍著自己轉,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尋求幫助,而不是自己解決。
其實這個小的時候是看不出太多問題的,因為小時候人的需求沒有那么多。
反而獨生子女因為資源集中,更容易接受優質教育,從而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唯一的缺點就是孩子性格上可能有點嬌氣。
但等進入社會,需要獨立面對復雜關系時,這種性格就會顯得有點吃力,還會讓人吃虧。
長大后,家庭責任的分配開始傾斜
如果童年有一些小差距,還不會那么明顯,那么當獨生子女面對養老的時候,這些問題就集中爆發了,
一個獨生子女,未來需要獨自承擔父母的所有養老責任。
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壓力,還有心理上的。
一個人面對老去的父母,生病、住院、康復、陪護,全都得自己扛。
但那些二胎家庭,哪怕兄弟姐妹之間分配不均,但至少有個人能幫忙分擔一部分。
尤其是,當一個獨生子娶了一個獨生女的時候,兩個年輕人要面對的就是4個老人甚至是6個、8個,從哪兒騰出手來照顧呢?
如果家庭經濟好一些的可以請護工,但是獨生子的家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孩子的成就往往比不上父輩。
這就又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很現實,很扎心——你的人脈圈,很多時候不是你自己創造的,而是家庭資源帶來的。
二胎家庭的天然優勢
二胎家庭的孩子,天然比獨生子女多了一層社會關系網:
親兄弟姐妹,這種關系會讓人在打拼事業的時候有個照應,或者說是疊加的buff。
例如,在娛樂圈里,李冰冰的經紀人是她的親妹妹李雪,那英的經紀人也是她的親姐姐那辛,李連杰的經紀人是親哥哥李連勝。
相信李冰冰、那英、李連杰在娛樂圈取得的成就和她們的親兄弟姐妹經紀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明星的事業并不是自己想怎樣,就可以紅,就可以迎合市場的需求,讓粉絲們都喜歡。
這個時候就要看經紀人的功力了,所以,這些明星的兄弟姐妹能夠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陪伴,更是在事業上為他們指一條路,與他們共同前進。
再比如,馬思純的媽媽蔣文娟是蔣雯麗的親姐姐,姐姐一直為蔣雯麗做經紀人,女兒馬思純出道后,蔣文娟也做了女兒的經紀人。
這種關系也讓馬思純在娛樂圈抓了一手好牌。
但請不要迷信,并不是有兄弟姐妹就能幫自己解決很多問題,是靠譜的兄弟姐妹才行,一個人靠不靠譜是源自哪里?
家庭的厚度決定了一切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個系統,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就是給這個系統轉動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優秀的父母會讓這個系統有收有放,運轉正常,而糟糕的父母只會讓這個系統數度崩潰。
經??吹骄W友大發感慨,“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也不聚了,這個家也就散了”,這其實就是一種教育的失敗。
父母在,可能兄弟姐妹看著父母的面子,父母離開了,再也不用硬裝了。從這個方面來說,父母的教育是失敗的。
其實往深處想想看,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兄弟姐妹互相之間的關系,都和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底蘊、家風是息息相關的。
當然,也不是說兄弟姐妹多就好,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二胎家庭不如一胎家庭過得好,所以不要過度迷信二胎就比一胎好。
畢竟這個時代,決定人生變量的東西太多了,拼孩子數量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點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