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此次發動襲擊的最主要原因,是上個月在克什米爾發生的恐襲事件。
該事件導致26名印度教徒死亡,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內的各國領袖都對該事件進行了嚴厲的譴責,
但同時包括印度長期主要盟友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要大國,也試圖警告和阻止印巴兩國發生大規模的沖突和交火。
可以說世界主要國家都不希望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發生沖突。
而更重要的是,盡管印度方面一再聲稱是巴基斯坦政府支持的恐怖組織襲擊了其公民——就和以往歷次發生在克什米爾的類似事件一樣。
克什米爾這地方就是個火藥桶,兩邊都說是自己的,打了七十多年也沒結果。印度這次借口反恐,其實還是轉移國內矛盾。
但是直到今天,印度政府并不能拿出任何具備說服力的證據來證明巴基斯坦參與了恐襲事件。
打仗這種事,從來不是誰嗓門大就贏的,也不是僅僅比拼紙面上的實力。
印度這次動手挺突然的,直接越境空襲,結果巴方立馬反擊,還號稱打下來五六架印度戰機。
數字可能有水分,但印度確實沒占到便宜。
巴基斯坦雖然國力的整體實力不如印度,但軍事戰力并不弱,并且手里有核彈還真敢用!
巴方早就放話,巴基斯坦的核政策就是先發制人,逼急了真敢用。
印度再橫,也得掂量掂量。
現在局勢最尷尬的是,誰都不敢真正往死里打。
畢竟核武器都擺在那兒,打紅眼了誰也收不了場。
但又不能完全不動手,否則國內輿論壓不住。
那目前局面對誰更不利?
短期看巴基斯坦好像占了上風,畢竟對外宣傳說擊落了幾架戰機。
巴基斯坦空軍確實有兩把刷子,但是巴基斯坦也就這兩把刷子,陸軍就比較拉胯了。
印度這回明顯想借沖突轉移國內矛盾。
他們最近經濟不好,失業率高,莫迪政府需要點外部敵人來轉移視線。
可問題是,巴鐵有我們當靠山,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有多恐怖就不用多說了吧!
號稱全球軍事第一的美國,卻是中國出口彈藥的最大買家。
在過去的數年時間里,巴基斯坦幾乎重塑了整個戰斗體系,而主力全是中國造!
印度最大的問題是內部不團結。
軍方和莫迪各懷鬼胎,腐敗嚴重,真打起來指揮鏈可能亂套。
巴基斯坦雖然窮,但軍隊凝聚力強,真拼命的話印度未必吃得消。
印度想用軍事冒險轉移矛盾,可歷史證明,靠打仗解決不了內部問題。巴基斯坦被逼到墻角,反而更團結。
核威懾下,誰先動手誰理虧。
這次沖突的最終走向,其實可以參考印巴交戰的歷史。
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以為能靠閃電戰速戰速決,結果被巴基斯坦的坦克部隊反推到亞穆納河;
1999年的卡吉爾沖突,印度空軍狂轟濫炸兩個月,最后還是得靠外交斡旋收場。
對于印度來講,這場沖突屬于“明知道打不贏,但是又不得不硬著頭皮開打”的尷尬局面。
這些前車之鑒都在告訴我們:
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沒有贏家的戰爭,只會制造更多的輸家。
當年英國殖民者在克什米爾留下的“蒙巴頓毒丸”,
真的要繼續毒害下一代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