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豐產的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國東北黑土區是北半球僅有的三大塊黑土區之一,面積達10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生態屏障。保護黑土地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多次強調“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
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破壞黑土地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和人民法院依法審理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典型案例。據最高法相關負責人介紹,《解釋》共十四條,主要內容包括:規定了破壞黑土地構成非法占用農用地罪的認定及入罪標準,非法開采屬于礦產資源的黑土行為的處理,嚴重污染黑土地行為的處理,掩飾、隱瞞犯罪行為的處理以及專門性事實問題的處理。
此次《解釋》的出臺,是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落實黑土地保護法相關要求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嚴厲打擊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加強黑土地保護的決心和鮮明司法導向。各級法院要高度重視《解釋》的學習和貫徹適用,依法保護黑土地,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司法防線。
依法保護黑土地,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司法防線,要指導辦案法官熟練掌握、準確運用《解釋》。《解釋》圍繞調研發現的破壞黑土地犯罪案件司法中的突出問題與實踐難題,如罪名適用問題、定罪量刑標準問題、事實認定難問題等作了解釋,為執法辦案提供裁判依據。各級法院要積極組織開展學習培訓,指導辦案法官熟練掌握、準確運用《解釋》,切實履行好依法懲治各類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的職責。
依法保護黑土地,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司法防線,要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為了配合《解釋》的理解適用,發布會現場還專題發布了3件人民法院依法審理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發布,有助于明確裁判規則、亮明司法態度。各級法院要注重發揮典型案例的規范引領作用,通過發布典型案例,進一步發揮司法裁判的規則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營造依法保護黑土地的良好法治環境。
依法保護黑土地,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司法防線,要加大法治宣傳與公眾參與力度。打擊不是目的,保護才是關鍵。各級法院要積極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強化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解讀,提高全社會的糧食安全和耕地紅線意識,引導社會公眾從造福子孫永續發展的高度認識黑土地保護的重大意義,增強保護黑土地的意識和自覺,主動積極參與到黑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加強黑土地保護,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民法院要以此次《解釋》發布為契機,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依法保護黑土地、守護好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
來源:人民法院報·1版
人民法院報評論員:蓋峰
見習編輯:賀晴|聯系電話:(010)67550939|電子郵箱:fyxw@rmfyb.cn
新媒體編輯:裴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