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現房銷售”這一話題再次引發市場關注。近年來,多地積極開展現房銷售試點,相關配套支持政策也在不斷完善,推動現房銷售在市場中的占比穩步提升。
多地已在土拍環節試點現房銷售
商品房預售制度源于香港,于20世紀90年代內地住房制度改革初期引入,并迅速成為主流銷售模式。這一模式憑借“賣期房”的運作機制,大幅縮短了房企資金回籠周期,顯著提升項目開發效率,成為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隨著市場發展,預售制度引發的交付風險、質量糾紛等問題日益凸顯,現房銷售試點工作也應運而生,并在不同階段承擔著差異化作用:市場過熱期,它是遏制房企非理性拿地的“降溫劑”;行業風險暴露時,它則成為“保交樓、防風險”的關鍵防線。
根據公開信息梳理,早期的“現房銷售”探索多為特定地塊或嘗試性舉措,最早或可追溯至2014年。當年7月,上海市黃浦區五里橋街道一宗地塊出讓預合同中,首次明確“建成房屋須以全裝修現房銷售”。2016年—2020年房地產市場活躍期,深圳、蘇州、南京、杭州、中山、成都、海南等地均在土地端設置過現房銷售條件,旨在平抑土地市場過熱情緒。但隨著市場調整,部分城市在隨后的土地出讓活動中暫緩相關舉措。
近些年來,伴隨行業風險暴露、房企出險,不少城市在土地出讓環節重啟現房銷售的要求,同時多地還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
從地方試點來看,海南是全國首個省級出臺現房銷售政策的省份。2020年3月,海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規定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
北京自2021年起,在集中土拍中持續擴大現房銷售試點范圍。先是在大興黃村海戶新村地塊試點競報“現房銷售面積”;到2022年北京集中供地時,首批18宗地塊中9宗涉及競報現房銷售面積,第二批17宗地塊中12宗設“競現房銷售”,第三批18宗地塊中13宗設置競現房銷售面積環節。2023年集中供地制度優化調整后,部分地塊出讓時也設有競報“現房銷售”面積相關要求。
深圳于2023年8月重啟現房銷售的探索,打破了自2016年以來的空白。2023年8月,深圳寶安區的A001-0212地塊是首宗“競現房”宅地;2024年10月,寶安區A219-0080號地塊要求全部現房銷售。
去年我國現房銷售面積占比已達30%
從政策層面來看,中央與地方已形成合力,持續為現房銷售試點提供支持。
根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監測,自2022年末以來,全國已有超30個省(市)試點現房銷售及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其中,合肥、鄭州、長沙等地明確部分項目進行現房銷售試點。例如,合肥在土地出讓環節對部分地塊提出現房銷售要求;鄭州也選取了一些重點區域項目開展試點工作。
除了直接試點外,多地還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例如,贛州多區縣延長現房銷售項目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九江多區縣對購買現房銷售項目的購房者進行契稅補貼,刺激購房需求;山東多地則提高購買現房的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購房者購房成本。
與此同時,2023年以來,中央各部委及地方政府支持現房銷售的提法也頻出。2023年1月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現房銷售,繼續實行預售的,必須把資金監管責任落到位,防止資金抽逃,不能出現新的交樓風險”。
這被業內認為是“住建部首次系統、明確提出現房銷售概念,也要求各地政府和房企關注預售制度改革”。上述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后,山東、安徽、河南、四川等省份明確提出現房銷售試點。
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大力推進商品住房銷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現房銷售,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列為2025年重點抓好的工作之一。
從數據上來看,現房銷售在市場中的占比正逐步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2024年,我國現房銷售面積約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9.1%,現房銷售面積占比已經達到30.84%。而在過往的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間,現房銷售占比分別為12.7%、13%、17.3%、22.5%。
現房銷售對市場有哪些影響?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認為,現房銷售是房地產增量市場未來的大趨勢,也是重塑房地產行業格局,推動房企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長遠來看,全面鋪開需兼顧金融、土地、監管等多維度配套改革,平衡風險防控與市場穩定。但在當下全面推行現房銷售的時機并不成熟,一旦實施過快,或將提升房地產市場風險,并對行業造成沖擊。
特別是對房企而言,現房銷售也是其不得不直面的問題。有房企人士此前就表示,預售制度下各地樓盤達到一定的預售條件即可銷售,現房銷售就意味著資金回籠周期變長,資金壓力更大。在拿地時,現售要求會進行研判。
在張波看來,在期房銷售模式下,開發商可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預售提前回籠資金,緩解資金壓力,加快項目周轉。而現房銷售意味著開發商需要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在當下房地產市場環境中,可能會放大這一壓力。另一方面,現房銷售也會在短期內減少新房供應量。由于開發周期變長,短期內能夠推向市場的新建商品房數量會相應減少,這可能延緩市場復蘇的步伐。
不過,長遠來看,現房銷售對于房地產行業也存在諸多積極意義。張波認為,最首要的就是提升產品的品質,由于現房是“所見即所得”,購房者可以實地查看房屋的細節和質量,這就要求房企在建設初期投入更多資源提升質量,倒逼房企優化設計、建材和配套,有利于提升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同時,現房銷售有利于行業的優勝劣汰。現房銷售對房企的資金實力和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實力較弱、依賴預售資金滾動開發的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淘汰,而規模性房企則可以通過并購、獲取核心地塊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加速行業整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