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是信號最早的一年。早在2024年底,就已經敲定了上漲的基調。兩會期間,人社部和財政部紛紛表態,但職工養老金調整方案還是沒有公布。
在五一假期期間,人社部發布了《2025年一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安排》,其中明確了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方向。
給退休人員吃定心丸
從人社部工作安排中,我們不難看出兩點。一是養老金調整方案即將公布,按照最遲6月份公布,今年的調整情況應該也快了。
二是,在美國關稅情況影響下,搞得國內經濟環境也人心惶惶。養老金調整以及補發工作,也能夠在一定情況下刺激消費。
不斷給出的養老金調整信號,也是國家對于1.7億退休人員的關注。我國已經進入輕微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必須要成為重點。
養老金調整向低收入傾斜
自從2022年開始,國家就調整了養老金上漲方式。從原來的按照比例乘算,改成了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的模式,方針就是控高漲低
普通企業職工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兩倍不止。新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重點就是照顧低收入群體。畢竟調整方案中,受基礎養老乘算的掛鉤部門,比例也在逐年降低。
以山東省為例,2023年掛鉤比例為1.25%,2024年為0.9%。掛鉤比例的降低,能避免養老金高的群體,增加的養老金也過于多的情況。我們通過計算,就能更直觀地看到新方案的好處。
通過數據計算方案優勢
養老金2000元和6000元,雙模式下的養老金差距
按照之前3%增長,2000元增加60元;6000元增加180元
兩者養老金差距,從原來的4000元,增加到4120元。
按照定額+掛鉤+傾斜,我們在計算一下:
養老金2000元增加:
40(定額)+2×30(工齡)+2000×0.9%(掛鉤)=118元
養老金6000元增加:
40(定額)+2×30(工齡)+6000×0.9%(掛鉤)=154元
兩者養老金差距,從原來的4000元,變成到4036元。調整方案的改變,明顯對于低收入群體更友好。
理性看待養老金差距
養老保險設立的宗旨,就是進行零存零取,在退休后給自己一份長久的經濟保障。本意呢也是多繳多得,養老金存在差距也是必然的。
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背靠國家財政。職工不論是工資待遇,還是社保繳納,都要高于當地平均水平。再加上職業年金,養老金翻倍都是有嚴謹的計算公式。
反觀中小型私企,繳納社保都是卡著最低門檻。在同樣的繳費年限下,拿到的養老金當然差別很大。這是用人單位,在繳納社保時造成的差距,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