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美國過去曾一度是開放的,但現在似乎相當封閉,而反觀現在的中國,則非常開放。“這是因為我們國家整體實力的增強,隨之而來的是自信心的增強。”他還強調,美國日益增長的“孤立主義”無助于其實現“太空野心”。吳偉仁說:“我們是歡迎中美交流的,對吧?我們愿意溝通,但他(美方)現在不愿意和我們溝通。我們的大門是敞開的,但他(美方)的大門是關閉的。”
去年6月,我國嫦娥六號任務實現了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成功帶回了1935.3克的珍貴樣品。要知道,此前人類的探月活動基本上都集中在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無人觸及。因此此次獲得的月背土壤樣品極為稀缺,且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為開展月背相關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月球(資料圖)
眾多國家表達了想要獲取月背土壤樣品的意愿。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公開表示,NASA官員一直在與中方討論關于出借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協議條款。他表示目前大約有四所美國大學已提出申請。其實去年美國方面就產生了這種意愿,2023年底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稱,此次申請研究是“有必要的”,不僅是因為中國的月壤樣本具有“獨特價值”,也因為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已面向國際開放申請。
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同意6個國家的7家機構的申請,并在現場與來自5個國家的5家機構簽署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借用協議》。最終美國布朗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等7家機構的借用申請通過了審查,可獲取由嫦娥五號任務帶回的月球樣品,開展科學研究。
航天展(資料圖)
但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行星科學家蒂莫西·格洛奇無奈地透露,與美國大多數涉及月球樣本的研究不同,他的項目不會得到NASA的支持。格洛奇稱,他們將不被允許使用NASA資金來研究中國借用的月球樣品,原因在于“沃爾夫條款”。一直以來,美國都將中國排除在該空間站項目之外。2011年4月,美國國會批準的“沃爾夫條款”,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
不僅如此,美國媒體和一些政客不斷渲染中國“太空威脅”。去年11月,美國高級將領稱,中國軍事能力的快速發展對美國在外太空的霸權構成了越來越大的風險。今年1月,美國航天局局長比爾·納爾遜宣稱,中美“正處于一場太空競賽”,“我們最好小心,不要讓他們打著科學研究的幌子抵達月球上的某個地方”。此前美國太空軍發布《太空競爭》評估報告稱,中俄正在測試研發反衛星武器,用于拒止、破壞或摧毀衛星和太空服務。
月壤(資料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外空是全人類共同的財產,維護外空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積極倡導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中方從來沒有,今后也不會參與任何形式的外空軍備競賽,這一立場沒有改變。美國公開將外空定位為新的戰場,已經成立了外空司令部,正在組建外空部隊,并且計劃在外空部署激光武器。是誰在加劇外空武器化和戰場化的危險?是誰在威脅外空安全?我想不言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