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電視劇《翹楚》官宣主演陣容,陳都靈與周翊然以“領銜主演”身份亮相,并注明“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然而這次官宣卻造就了一大奇觀——官抖發布的官宣視頻,點贊1000+,評論卻超過17萬條,且主要以負面聲量為主。
這部劇到底發生了啥,引得觀眾和粉絲如此憤怒?
1.原著改編爭議
《翹楚》改編自希行小說《楚后》,看小說名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女頻大女主權謀小說。
小說故事以女主楚朝為核心,講述了女主楚朝重生復仇的故事,其中融合了朝堂爭斗、家國大義與女性成長,展現了復雜的人物群像和權謀較量。
但劇版更名《翹楚》,從名字就弱化了“大女主”概念。
另外,劇版備案信息顯示,男主謝燕來的成長線被強化。
而女主則被大大削弱——垂簾親政、御駕親征等高光情節疑似被弱化,改為“助力他人掌權”,引發書粉對魔改的擔憂。
將軍之女楚朝為改變自己成為楚國世子蕭珣奪權路上犧牲品的可悲命運,發現主動出擊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在與命運一波三折的對抗中,她與謝家庶子謝燕來相識,并點亮了謝燕來原本灰暗陰鷙的人生,助謝燕來掙脫命運枷鎖,從禁軍小卒一步步成長為鎮國大將軍,楚朝與謝燕來合力成功阻止了蕭珣的野心和計劃。
在本該逃離是非之地的途中,見到戰火中百姓的苦難,楚朝毅然決然返回城內,助力小皇孫蕭羽為帝,直至蕭羽親政。
然而蕭珣又引外敵來犯,為權欲不惜陷萬民于水火。楚朝攜謝燕來與之殊死抵抗,領軍浴血奮戰,終于成功解除大楚內憂外患。
至此,楚朝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讓大楚千千萬萬百姓擺脫了戰火離亂的顛沛命運。
《翹楚》備案內容提要
2.“平番”操作引爭議
《翹楚》在官宣陣容時,女主陳都靈與男主周翊然被注明“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然而,這一看似中立的“平番”操作卻引發雙方粉絲激烈對峙。
在粉絲眼中,一番代表扛劇能力與商業價值。
陳都靈近年憑《雁回時》等作品積累口碑,與幾乎毫無實績的男主演員相比,粉絲認為其應穩居一番。
更令人擔憂的其實是劇情線——
原著為大女主,平番可能暗示劇本削弱女主劇情線,即劇情有可能從大女主劇本魔改成二人轉,甚至女主淪為鑲邊,男主成長線成為劇情主線。
這樣的魔改無論觀眾還是粉絲都無法接受。
除此之外,男主古裝造型被部分觀眾認為不合適,且作為演員缺乏實績,被質疑為“資源咖”。
部分觀眾指出,這種大女主劇的“男性平番”折射出了行業的性別偏見——女演員要靠實績“打江山”,而男演員憑資源就可快速升咖。
3、觀眾不滿:角色失真與女性敘事的弱化
其實,觀眾對這種“大女主”劇魔改“雙強”甚至“女弱男強”的套路早就積怨頗深。
常常有人吐槽,為啥總有電視劇把女頻大女主改成大男主,卻沒有電視劇把男頻大男主改成大女主。
甚至,許多言情作品在改編成電視劇時,都會讓女主“一弱再弱”。
比如《難哄》,將原著中果敢的女記者溫以凡改為“美弱慘”人設,通過多次性騷擾事件凸顯男性救贖——這本質上是將女性苦難異化為男性魅力的注腳;
《玫瑰的故事》將黃亦玫的“妖媚清醒”改為戀愛腦,《長風渡》中女主從謹小慎微突變為提刀闖青樓,這些情節設計則暴露了編劇對女性成長的簡化處理——
這種改編看似強調“獨立”,實則通過強化男性引導間接否定女性的自主性。
大概就是,劇里劇外總喊著“大女主”的口號,可實際行動和情節設計上,卻總在讓女性力量被一次次消解。
除此之外,許多編劇對女性角色的塑造仍停留在工具化階段。
他們默認“女性需依附男性成長”的刻板邏輯,所以才會依照創作慣性,將很多大女主劇轉化為“鑲邊女主+成長型男主”的變體。
總之,《翹楚》的爭議絕非個案。
當“大女主”淪為鑲邊工具,當女性敘事向資本與偏見低頭,觀眾憤怒的早已不是番位排序,而是對“女頻魔改大男主”套路和“資源咖”的集體厭倦。
從強化男主線到弱化女主高光,從“平番”爭議到性別資源傾斜,《翹楚》不過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行業對女性力量的傲慢與敷衍。
當“大女主”成為男性流量的登云梯,觀眾雖無力,但也會用指尖投票,讓“17萬差評”成為最顯眼的抗議。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