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運周期的首個羽毛球國際大賽"蘇迪曼杯"混合團體錦標賽近日在廈門落下帷幕,東道主中國隊成功實現了四連冠。
本屆蘇杯期間,來自泰國的巴達瑪·利斯瓦達恭女士接替任職長達12年的丹麥人拉爾森,世界羽聯有了新主席。
而羽毛球世界的變革不止如此。從今年4月開始,新的計分系統"15分制"開始在世界羽聯的三級賽事和國家錦標賽中試行。
所謂的"15分制",指的是3局2勝、每局15分、每球得分的計分方式,以及相應改變的休息換邊時間、單局封頂分數等。
△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官網截圖
在廈門,對15分制的試行,世界羽聯新主席巴達瑪女士表示了完全贊同。
世界羽聯秘書長倫德則重申了推行15分制的初衷:
縮短單局時長能更快將比賽推向關鍵分的爭奪,從而顯著提升觀眾的專注度。
讓目前的比賽時間出現了戲劇性的增長。
當現行的單局21分、每球得分制開始實行以后,比賽時間確實縮短了。但如今,優秀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術進化到了驚人的水平,導致比賽時間再度延長。
為了運動員的健康考慮,世界羽聯決定試行15分制。
新賽制能否普遍推行,還要由2026年的世界羽聯大會投票決定。
同時,羽毛球界開始思考這種賽制可能造成的影響。
對于15分制,較為普遍的認知是,這會利好進攻型球員。
現任女單世界第一、來自韓國的巴黎奧運會冠軍安洗瑩感到了壓力。她表示,自己是個慢熱型的球員,15分制對她來說會使比賽的難度增大,"但我也會努力去適應這種變化"。
另一種看法是,15分制縮短比賽時間會利好年齡較大的球員,比如兩屆奧運會男單冠軍、現年31歲的丹麥名將阿薩爾森。
同樣年過三十的韓國混雙世界冠軍蔡侑玎,也抱有這樣的看法。
對球迷、觀眾和轉播商來說,比賽的觀賞性或許是最重要的。球員里也有不少人認為,15分制可以做到這一點。
中國混雙奧運冠軍黃東萍透露,印尼的女雙奧運冠軍波莉曾發郵件給她,征求對于15分制的看法。黃東萍認為,15分制可以大大地縮短比賽時間,"給比賽制造更多刺激的感覺"。
與此同時,針對15分制的爭議也客觀存在。
馬來西亞國家隊教練總監、印尼的前奧運冠軍邁納基表示,現行的21分制能提供足夠觀賞性,沒有必要改變;而網球比賽的時間比羽毛球長得多,照樣吸引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觀眾。
此外,21分制已經施行了將近20年,一旦改變,必將全面影響羽毛球運動的訓練模式。這也是一些業內人士比較擔心的。
△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官網截圖
實際上,新賽制能否成功施行存在很大的變數。
自從1992年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羽毛球賽制改革提議就層出不窮,形形色色。
上世紀最后幾年,議題集中于發球得分制的存廢。
21世紀頭幾年,先后試行過3局2勝,發球得分前提下的7分制,男子項目的15分制以及女子和混雙項目的11分制,還實行過除女單項目(11分)之外的15分制。
直到2006年,才最終確立了現行的單局21分、每球得分制。
過去六七年,世界羽聯又開始討論并試行5局3勝的11分制。
然而,經過2018年和2021年的兩次全會投票,該賽制都未能獲得三分之二票數,無法成功落地。
如今的15分制,很難說最終命運如何。
△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官網截圖
不過,作為羽毛球傳統強隊,中國球員對賽制變化大都采取了實事求是、積極應對的態度。
石宇奇打算聽取那些打過15分制的球員的建議。
黃東萍說,盡管他們已經習慣了21分制的節奏,新賽制會造成困難,但"我覺得也挺有意思"。
年輕的魏雅欣更是直言,不管打幾分,"上場就是要贏"。
女單奧運冠軍陳雨菲則說:"如果真的改了,我們就去適應15分的節奏。其實大家都一樣,沒什么好特別在意的,做好當下就行。"
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記者丨彭延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