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發布近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稱,中國政府已向長江和記表示,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以外的港口應不成什么問題。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也注意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希望有關各方審慎行事,與中方有關部門充分溝通。
李嘉誠(資料圖)
上個月,因為李嘉誠準備把43個港口打包賣給美國財團貝萊德,市監總局對相關交易展開了反壟斷調查。于是李嘉誠的港口交易被迫暫停,原定于近日簽訂的正式協議,也沒能簽成功。當時,記者提問交易要不要進行反壟斷審查批準時,國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二司負責人的回應是:“我們注意到這個交易,會依法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市監總局二度發聲時,措辭已經有了明顯變化:之前的“注意”,換成了“高度注意”,這證明現在這筆交易的敏感度已經再上一個臺階。
作為全球海運咽喉要道,巴拿馬運河港口在國際貿易中有著重要地位,其戰略價值遠超商業范疇。一旦港口被出售給美國財團,在中美博弈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風險,而長和集團也因此陷入巨大的輿論壓力。在相關交易因輿論壓力等原因被擱置后,李嘉誠終于傳出新動向。近日,受美國單邊關稅制裁等因素影響,港股市場在清明長假后出現明顯震蕩,近日當天,港股下跌3021點,是1964年恒生指數推出至今單日最大跌幅。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可不是吃素的,直接給這件事定了性,直接撂下了16字狠話,“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李嘉誠集團這次想出的 “歪招”,把港口交易拆成兩部分,一部分賣給美國財團,一部分給意大利財團,看似把交易打散了,但實際上就是在耍小聰明,想鉆法律的空子,企圖規避國家反壟斷法。之前一次性打包出售就已經涉嫌違法了,現在這樣一拆,表面上好像合規了,但據美媒透露,最重要的巴拿馬運河的兩端的港口,最終會落入美國財團手中。
碼頭(資料圖)
另外,巴拿馬政府也在努力阻止這場交易。巴拿馬政府此前對長和集團在2021年續簽巴拿馬運河港口合約時進行了審計,結果發現存在著違規行為。據悉,2021年,巴拿馬政府與長和集團續約,將港口經營權給延長到了2047年。巴方已經對相關官員進行了起訴,如果判定這些涉事官員的操作違法,那么最后巴拿馬方面就可以宣布,2021年所續簽的合同無效。那么長和集團自然也就失去了港口的經營權,到時候,長和集團還怎么把經營權賣給美國?
如果說一個月前,中方在長和港口交易案上的態度,是決不允許相關企業打著“在商言商”的旗號罔顧國家利益,將旗下港口的經營權交到美國財團甚至美國政府手中,那么外交部最新表態中的兩個“不得”,就是在給這筆港口交易劃下了兩條“紅線”,要求交易雙方必須恪守底線。雖然還不確定巴拿馬港口的交易方——長和跟貝萊德-TiL財團是否已經提交經營者集中申報,但就目前獲知的消息來看,取得目標港口控制權的貝萊德財團是需要履行相關義務,確保交易內容符合《反壟斷法》規定。
貿易港口(資料圖)
更關鍵的是,李嘉誠起家主要是靠著中國的地緣和政策紅利,現在李嘉誠在香港特區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電力供應,可以說是成為“寡頭”了,都說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論是誰都不能吃完飯就砸鍋,更不該想方設法地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李嘉誠“在商言商”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資本沒有國界,但商人有國籍,長和集團至始至終都是一家中國企業,并且還在港交所上市了。說白了,國家不是沒有阻止李嘉誠的辦法。希望見識過大風大浪的李嘉誠,不要不撞南墻不回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