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彭州,總有一抹粉白交織的溫柔在街頭巷尾、山野梯田間悄然蔓延。薔薇,這個被譽為“文藝花王”的植物,以其清雅與熱烈并存的氣質,將彭州的暮春淺夏裝點成詩意的畫卷。從寶山村的千畝梯田花海,到官渠農業生態長廊的籬墻秘境,薔薇用盛放的姿態訴說著彭州獨有的浪漫與生機。
寶山薔薇:梯田之上的粉色狂想曲
每年4月底至5月底,龍門山鎮寶山村的千畝梯田便化身薔薇的海洋。這里的薔薇花節已連續舉辦11屆,成為彭州初夏的標志性景觀。沿著牡丹大道向北而行,穿過龍門山湔江河谷,百里景觀畫廊串聯起平原、丘陵與高山,最終抵達寶山村。梯田層層疊疊,薔薇如彩帶般纏繞其間,粉白、淺紅、深緋的花瓣在陽光下交織,空氣里彌漫著醉人的香甜。
寶山薔薇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立體山水”的布局。梯田依山勢而建,薔薇從低處的田埂一路攀援至崖壁,形成“花瀑傾瀉”的視覺奇觀。游客可漫步寶山綠道,感受森林氧吧的清新,或體驗叢林穿越的刺激;夜幕降臨時,山間民宿的燈光與薔薇相映,更添幾分靜謐。若想深度感受自然,太陽灣景區與回龍溝峽谷的險峻地貌與薔薇的柔美形成反差,詮釋了彭州“剛柔并濟”的山水美學。
文化底蘊為寶山薔薇注入靈魂。宋代詩人劉克莊的“舊恩恰似薔薇水,滴到羅衣到死香”在此得到具象化表達。當地村民將薔薇融入生活:花瓣制茶、薔薇花餅外酥里香的口感成為游客必嘗的舌尖記憶。而每年花節期間的漢服巡游、音樂路演,更讓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在花海中碰撞。
官渠長廊:城市邊緣的田園詩
如果說寶山薔薇是山野的狂想,那么官渠農業生態長廊的薔薇則是一首精致的田園詩。這條位于天彭街道的生態走廊,以薔薇為紐帶,串聯起農田、綠道與城市空間。長廊中的薔薇多依附石墻生長,粉白花朵與綠葉交織成天然畫框,層次分明的色彩從純凈的白漸變至嬌艷的深粉,宛如莫奈筆下的印象派作品。
這里的薔薇之美在于“不經意間的驚艷”。清晨露珠未晞時,花朵低垂如少女含羞;正午陽光傾瀉,花瓣透出絲綢般的光澤;傍晚微風拂過,花香與稻田的清新氣息交融,引得路人駐足。攝影愛好者尤愛長廊的構圖靈感——利用藤蔓形成前景框架,或捕捉蜜蜂采蜜的瞬間,將田園詩意定格成永恒。長廊還設有科普標牌,介紹薔薇的品種與生態價值,讓游賞兼具美學與知識性。
薔薇與彭州:一座城的文化共情
薔薇在彭州的繁盛,不僅是自然饋贈,更是一座城與一種花的千年共情。唐代詩人杜牧的“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早已預言了彭州人對薔薇的偏愛。明代《群芳譜》記載的朱薔薇、荷花薔薇等品種,如今仍能在彭州街頭尋得蹤跡。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在白鹿鎮尤為鮮明——歐式建筑外墻攀援著中式薔薇,東西方美學在此和諧共生。
彭州人更將薔薇精神融入城市品格。無論是寶山村的破繭新生,還是官渠農業生態長廊對城鄉融合的探索,都如薔薇般柔韌而堅定。正如村民所言:“我們像薔薇一樣,風雨中攀援,陽光下綻放。”
薔薇不語,彭州長憶
彭州的薔薇,是山與城的呢喃,是古與今的和鳴。當寶山的千畝花海在梯田上翻滾,當官渠農業生態長廊的藤蔓悄然爬上城市的籬墻,彭州便以薔薇為筆,寫就了一封給初夏的情書。正如清代詩人所言:“美人芳樹下,笑語出薔薇。”這座立體山水公園城市,正以薔薇般的姿態,邀世界共赴一場不謝的花事。
免責聲明:
★品鑒彭州微信公眾號推文內容僅在品鑒彭州今日頭條號轉載,其他平臺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文中配圖支付相應稿費,若不同意使用,請告知刪除!
期數:3393期
文字:陽陽
圖片:張勇 羅中儒
編輯:龍洋 責編:梁丹 審核:祁文靜
有一種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鑒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揚天府文化,傳播城市精神!
親愛的小伙伴們,“品鑒彭州”微信面向全網征集優秀稿件啦!
主辦:彭州市委宣傳部
主編:王玉巖
副主編:楊華 祁文靜
首席編輯:劉倩
責任編輯:梁丹 龍洋
編輯:劉代萱 鄧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體中心
彭州市融媒體中心舉報電話: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個贊和在看,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