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低空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高等教育積極響應,在國家戰略需求牽引下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2024年12月23日,教育部官方網站公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6所高校申請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新專業,引發各界關注。記者了解到,今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將迎來首批本科生,學生將得到怎樣的培養?記者和南航多位教授聊了聊。
“低空經濟是綜合性非常強的經濟形態,其發展依賴多學科高度的交叉融合。”南航副校長吳啟暉介紹,在走訪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時,相關負責人提出,企業特別匱乏既懂飛行設計、又懂人工智能的人才。
低空經濟具有產業鏈長、科技含量高的特點,其所需人才也包含多種類型,包括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自動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等等。“比如大量無人機的適航認證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南航民航學院院長張卓然舉例,全國無人機制造企業有800家,需要適航取證的無人機型號有800多個,而目前一線適航審定人員還不足400人。
去年南航新增智能飛行器技術專業、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等與低空經濟密切相關的本科專業,首屆招生火爆。2025年,低空經濟技術與工程專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招生規模初步定為70人。
作為專業試點,“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試點對高校也是一個挑戰。“我們更側重于通航特色。”吳啟暉說,通過開設“低空技術與工程”這一新專業,高校要有整體設計,去匯聚學校相關學科專業的力量,對低空經濟的人才也要有分類培養,以人才支撐低空經濟的產業鏈布局,推動創新應用落地。
通用航空與飛行學院院長王勤表示,圍繞飛行器設計、控制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智能無人系統等多個方向,首個“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將為學生提供多學科融合的教學和科研支撐。除了打破專業壁壘,構建“空域設計、智能載具、運行管控、法規經濟”四位議題的課程體系,學校還重視在真問題、真環境中培養有實踐能力的人才。王勤介紹,通飛學院已與多家行業頭部企業深度合作建立項目式實習基地。同時,學院與華東管理局聯合申請并獲批低空飛行服務專業人員基礎培訓機構資質,面向師生開展無人機操作執照培訓,構建“學歷+執照”一體化人才培養新范式,“未來,我們還重點關注5G-A/6G通信、量子導航等新技術對低空系統的影響,持續迭代人才培養方案。”
南航黨委書記甄良介紹,除了建好全國首批“低空技術與工程”本科專業,學校還謀劃低空技術與工程交叉學科博士點,適時組建低空技術與工程學院,加強低空學科專業內涵建設,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裝備人才、信息人才和空管人才等,為助力構建現代化低空產業體系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石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