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然宮女,卻可以撫養皇子,皇帝稱其為“額涅”,皇子稱呼其為“媽媽”,就連內務府大臣在奏折中都要稱呼其為“額涅格格”;她雖從未做過妃嬪,皇帝卻下旨卻以嬪級規格修建陵寢;她歷經大清四位皇帝,雖為侍女卻跟清朝皇室有著不解之緣;
她就是,大清最有權勢的宮女、孝莊身邊的奇女子蘇麻喇姑。
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蘇麻喇姑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樣的?
其實蘇麻喇姑的名字為“蘇茉兒”,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到了順治帝病逝前后,蘇麻喇姑才被改稱“蘇麻喇”,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半大口袋”;其病逝后,宮中上下才將其尊稱為“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出生在科爾沁一個貧苦的牧民家中,大約在1612年左右出生,后來蘇麻喇姑來到了科爾沁的貝勒府上,侍奉在寨桑貝勒的二女兒身邊,而寨桑貝勒的二女兒便是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
1625年,蘇麻喇姑作為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跟隨二小姐一起來到了后金。
布木布泰嫁給了后金的四貝勒皇太極,這一年皇太極34歲,布木布泰13歲。
蘇麻喇姑比布木布泰年長一歲,這一年14歲。
布木布泰是一個十分聰慧好學的女子,蘇麻喇姑跟隨布木布泰身邊也很努力地學習,蘇麻喇姑聰明,很快便掌握了滿語,而且寫得一手漂亮的滿文。
更重要的是蘇麻喇姑不管做什么都利落妥帖,再加上聰慧忠誠,布木布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會交給蘇麻喇姑去做。
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建立大清。稱帝后的皇太極便著手清朝上下冠服諸制一事,蘇麻喇姑不僅擅長女紅,而且熟悉蒙古族服飾,還研究了滿族與漢族的服飾,在莊妃布木布泰的推薦下,蘇麻喇姑便根據朝廷的需要,出色了完成了冠服的設計。
我們現在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清朝的冠服,便是出自蘇麻喇姑之手。
八年后皇太極病逝,莊妃布木布泰所生的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史稱順治帝。而順治帝能登基,蘇麻喇姑是一個大功臣,她不顧及自身安危,在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爭奪皇位時冒險出宮,最終說服了多爾袞沒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輔佐幼主的周公。
這一年,布木布泰也不過只有31歲而已。
雖然順治帝得以登基,但是大清的實權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里;尚且年幼的順治帝自然需要生母的指點才能坐穩皇位,但是按照規矩順治帝與生母孝莊只能一個月才能見一次面。如此,蘇麻喇姑便成為孝莊母子之間的重要聯絡人,順治帝能堅持到親政,蘇麻喇姑是名副其實的大功臣。
順治十一年,順治帝第三子玄燁出生。
玄燁的生母佟氏雖不得寵,玄燁也不得父皇的重視,但是孝莊太后十分喜歡玄燁這個孫兒,便讓蘇麻喇姑親自照料玄燁,為的就是讓蘇麻喇姑為玄燁“賴其訓迪,手教國書”。
在玄燁離宮避痘,不得不在西華門外居住的時候,蘇麻喇姑每日都會騎馬在玄燁的住處與慈寧宮之間來回奔波,按照孝莊太后的要求來教育年幼的玄燁。玄燁能夠成為千古一帝,蘇麻喇姑是功不可沒的。
康熙在晚年的時候,這樣回憶“額涅”蘇麻喇姑: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母護視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康熙自幼便生活在宮外,一直到順治帝病逝之前不久才得天花痊愈,得以回宮居住。
到了康熙皇帝登基后,蘇麻喇姑與孝莊也都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了,按照規矩宮女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出宮嫁人,但是蘇麻喇姑一生從未嫁人,在孝莊身邊做了一輩子的宮女。一開始是孝莊身邊的小伙伴,后來成了孝莊身邊的老朋友。
二人一起談天說地,互相照顧;
不僅孝莊,清朝皇室四代人也都將蘇麻喇姑當成是自己的家人。
順治帝年僅6歲登基,因年幼自然想念自己的母親,但是按照規矩順治帝一個月才能見到生母一面;孝莊也擔心自己的兒子,便讓蘇麻喇姑代自己去看兒子,見不到母親,能見到蘇麻喇姑對于年幼的順治帝而言也是一種安慰;
康熙皇帝呢?
蘇麻喇姑是康熙的啟蒙老師,康熙對蘇麻喇姑十分敬重,尊稱蘇麻喇姑為“額涅”(額涅是額娘的意思);康熙的皇子公主們,尊稱蘇麻喇姑為“媽媽”(媽媽在滿語中是祖母的意思)。
皇上與皇子公主們,都如此尊稱蘇麻喇姑,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內務府大臣們,在奏折中在提到蘇麻喇姑的時候,都要尊稱其為“蘇麻喇額涅格格”、“蘇麻喇額涅媽媽”。“格格”是對皇家女兒的稱呼,而“媽媽”則是對年長女子的泛稱。
這足以看得出,蘇麻喇姑在宮中的地位有多高。
1687年,孝莊太皇太后去世了。
相伴六十余年的老朋友去世了,蘇麻喇姑受到了極大地打擊,這一年她也已七十余歲,時間久了必然對蘇麻喇姑的身體不好。
為了寬慰額涅,康熙便將皇十二子胤祹交給了蘇麻喇姑撫養。
雖然康熙的皇子大多并不在生母身邊撫養,但是大多都是皇太后、皇后、太妃、品級比較高的后妃來撫養,蘇麻喇姑是大清唯一一位得以撫養皇子的侍女。
可想而知,對于康熙而言蘇麻喇姑的份量有多重。
胤祹對蘇麻喇姑的稱呼跟其他的皇子不同,不是“媽媽”,而是“阿扎姑”,在滿語中的意思的是“母姑”,有一種雖非生母,但是卻勝似親母的感覺。
胤祹跟蘇麻喇姑一起生活了二十年的時間,蘇麻喇姑不僅給了胤祹慈母的愛,還對胤祹諄諄教誨,在蘇麻喇姑的教誨下胤祹不僅頗有才干,而且為人處世十分低調,從未參與康熙朝后期的奪嫡之爭,得以高壽而終。
在培養胤祹上,蘇麻喇姑是很成功的,這是她對清朝皇室所做的最后一個貢獻。
1705年,年近九旬的蘇麻喇姑病重,按規矩宮中侍女以及等級比較低的妃嬪,在患病時需要離宮養病,但是從蘇麻喇姑臥病在床一直到去世,康熙都為其打破規矩,讓其在宮中安心養病。
雖然康熙不在京城,但留在京城的皇位們輪流侍奉在蘇麻喇姑身邊,就像對待自己親生的祖母一樣;并跟巡幸在外的康熙奏報蘇麻喇姑的病情,商量醫治的對策。尤其是胤祹,跟自己的福晉日夜守護在阿扎古身邊。
但是蘇麻喇姑早已決定“一生不吃藥”,所以拒絕醫治,如此一來蘇麻喇姑僅臥病在床十天的時間便去世了。
蘇麻喇姑去世后,在京皇子除了尚且年幼者,全部到場。
甚至為了能見額涅最后一面,康熙下旨蘇麻喇姑暫不入殮,等康熙回京后親自處理額涅的喪儀。
雖然蘇麻喇姑是侍女,但是康熙下旨按照嬪級規格為蘇麻喇姑修建陵寢。將其安葬在了孝莊太皇太后所在的昭西陵旁,讓蘇麻喇姑能夠在地下與老朋友繼續相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