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海事局網站消息,陽江海事局發布航行通告,4月19日至4月20日每日6時至18時,4月21日6時至22時,南海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禁止駛入。
南海(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5日就有關問詢表示,長期以來,南海一直是國際社會公認的通用地名,為世界各國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廣泛接受。法新社稱,2012年4月,在中菲因黃巖島問題關系緊張之際,時任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發布行政令,要求重新命名該海域。菲律賓武裝部隊發言人帕迪利亞14日對谷歌地圖標注“西菲律賓海”名稱表示歡迎。她在一份聲明中宣稱:“作為國家主權的捍衛者,軍方認為這有助于真實地展示這一地區,并提高公眾意識。”
長期以來,谷歌公司以安卓系統擠壓別國的技術發展,已經形成了壟斷和傾銷行為,印尼曾嘗試開發國產搜索引擎,最終夭折。同時谷歌通過技術捆綁廣告服務器與交易平臺,擠壓別國企業的生存空間,對這種捆綁特定系統、引流購物服務的行為,國際各方紛紛出手。2017年至今,歐盟對谷歌處罰超82億歐元,俄羅斯對谷歌開出天價罰單,日本對谷歌開出禁止令,印尼對谷歌公司處以2025億印尼盾的罰款,就連美國本地法院也對谷歌開出了近40億美元的罰單。也就是說,谷歌利用自身壟斷行為擠壓本土企業、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打擊競爭對手,已經是慣用手段,那么該公司插手南海問題大概率也是故意為之。
南海(資料圖)
這一變動讓菲律賓瞬間沸騰。菲律賓方面極力“夸贊”谷歌此舉對“真實呈現”和“公眾認知”做出了巨大貢獻,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言人更是表示“歡迎”。事實上,谷歌并非首次在南海問題上作妖。早在2015年,谷歌地圖就曾搞過一個所謂的“網上請愿”,隨后對中沙群島進行了“改名”。這一系列行為,很難不讓人懷疑其背后與馬尼拉當局的游說活動以及美國政府與媒體協調“口徑”有關。美國一直試圖在南海問題上攪渾水,為菲律賓撐腰打氣,谷歌的“改名”行為或許正是美國這一戰略的體現。
早在2012年,當時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發布行政令,要求重新命名這片海域,到了馬科斯上臺執政,這種說法又被翻了出來,而且要求一些國際企業使用“西菲律賓海”這一名稱。谷歌搜索服務自2010年退出中國市場之后,在中國的業務就徹底停止了,而菲律賓近些年成為東南亞增長最快的互聯網市場之一,谷歌地圖的用戶超過5000萬,這次的“改名”事件,一部分原因應當是為了迎合菲律賓客戶。畢竟,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菲律賓普通民眾,是支持政府對南海主權的訴求的,況且在馬科斯政府的要求下,谷歌并不介意照做。
南海(資料圖)
近日,美國谷歌公司旗下的地圖軟件將南海的名字給改成了“西菲律賓海”,這是對中方主權的挑釁,菲律賓外交部對此高呼歡迎。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南海是中國的領海。菲律賓在美國的支持下,頻繁對南海島嶼發動挑釁,試圖搶奪中方的島嶼。只不過,菲律賓的實力過于弱小,對中方的挑釁是屢戰屢敗。于是美國谷歌公司就玩這一出,利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混淆視聽。然而國際社會對此看得十分清楚,谷歌公司以及菲律賓,根本就無法蒙蔽世人。
因此,面對谷歌地圖的改名和美菲的挑釁行為,中國需要堅定立場,通過外交、法律和實際行動維護自身權益。隨著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南海問題將繼續成為區域熱點。
中國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堅決捍衛領土主權,另一方面繼續推動"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南海政策,與相關國家構建互信機制,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總之,谷歌地圖將南海改名為"西菲律賓海",并將中國島礁劃給菲律賓的行為,不僅是地圖標注的改變,更是一場地緣政治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