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劉銳)“中央文件似春風,吹綠神州郁蔥蔥,移風易俗化春雨,新時代文明樹新風……”近日,在鳳縣新民街社區金鳳佳苑小區廣場上,悠揚的旋律與朗朗上口的唱詞交織,由新民街社區紅歌藝術團帶來的原創表演唱《移風易俗就是好》精彩上演,朗朗上口的唱詞、接地氣的表演,引得小區群眾紛紛前來觀看,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與歡笑聲。
“這段表演唱是我們幾個自己編排的,歌詞結合了鳳縣本地風俗和移風易俗政策,用大家熟悉的曲調唱出來,就是想讓群眾一聽就懂、一學就會。”新民街社區紅歌藝術團團長劉存利說,“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隨地為臺、隨時表演的方式,‘面對面’地將移風易俗的文明理念傳遞給群眾,引導群眾抵制高額彩禮、摒棄大操大辦,告別封建迷信和不文明行為。”
在鳳縣,這些充滿“泥土味”和“生活氣”的文藝佳作正成為助推移風易俗的“活教材”。為持續深化移風易俗,推動文明實踐活動走深走實,鳳縣積極探索創新,充分挖掘縣域文化資源,組織群眾文藝愛好者、專業藝人、百姓名嘴、退休老教師等文藝骨干,以“文化文藝+移風易俗”方式,先后精心打造了20余個精品小戲小劇。
這些文藝作品形式豐富多樣,涵蓋戲曲+表演唱、小品、情景劇、三句半、相聲、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其中,戲曲+表演唱《河口曲子唱新風》巧妙地將戲曲(鳳縣非遺文化)與移風易俗內容相結合,讓老藝術煥發新活力;快板《“九說”移風易俗》用通俗易懂、節奏明快的語言,將移風易俗的要點、好處一一闡述;情景劇《簡簡單單 幸福滿滿》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生動展現了普通家庭簡辦婚禮、收獲幸福的溫馨場景,引發觀眾強烈共鳴。通過這些作品,鳳縣把移風易俗“展出來”“演出來”“唱出來”“講出來”,將文明新風的種子悄然播撒在群眾心間。
“文藝是浸潤人心最鮮活的載體,移風易俗需要這樣‘潤物細無聲’的力量。今后,我們還將以文藝作品為載體,持續深挖本土文化富礦,推動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文藝精品走向基層,讓文明新風吹遍山城每個角落,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精神動力。”鳳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興剛表示。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