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蟾逸夫舞臺二樓前廳洗手間門口有一臺飲水機,隨身帶杯子的老年觀眾總會在演出前、中場休息時習慣性地來接水,喝一口潤潤嗓子。飲水機的水溫長期保持在56攝氏度到58攝氏度之間,不會太涼,也不會太燙,就像天蟾的服務,溫暖細流總是能關懷到老年人細微處?!坝腥饲槲丁笔遣簧倮蠎蛎詫μ祗傅脑u價,在這里,常常能耳聞觀眾和禮賓人員的親熱寒暄。
在上海,劇場是老年文藝愛好者日常出沒的熱門地,在歷史悠久的天蟾尤其如此。雖然近年來戲曲觀眾的年齡層有所降低,但天蟾老年群體的比重依然相當可觀——京劇演出占四分之一,評彈達到50%。今年過年期間,劇場還迎來了103歲的評彈迷。這里的貼心服務從售票、進場、演出,一直延長到散場,保證銀發觀眾擁有一場舒心、適宜的觀演旅程。
細微之處見用心。天蟾逸夫舞臺場地服務部主管林嬿2007年初來劇場時,就看到師傅有一本簿子,上面寫滿了老觀眾的信息、座位需求。師傅退休后,簿子傳到了林嬿手中。直到線上購票普及的當下,天蟾的售票服務傳統還是很好地被繼承了下來。原來,一部分年齡較長的戲迷由于不熟悉電子設備的使用,無法第一時間得知演出信息和進行購票操作。至今,劇場還擁有數十位老觀眾的聯系方式,碰到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演出,工作人員會打電話進行詢問,并提前留好票。在開演前一晚,甚至還會再次提醒老人不要忘記演出時間。
“小林,好久沒看到你啦?!绷謰饔卸螘r間沒有出現在劇場里,再次遇見時,多位老觀眾熱情招呼。這般熱絡源自劇場長期以來對觀眾的經營和維護,多一句關心、多一句提醒讓天蟾禮賓團隊與老戲迷處成了晚輩和長輩?!鞍⒁汤洳焕?,需要毯子嗎”“今天望遠鏡帶了嗎,需要借嗎”“爺叔是不是喝酒了,先給你量個血壓再看演出好嗎”……
銀發族進劇場看演出,安全是第一位。天蟾不是沒有遇到過突發情況——開場鈴聲響起前兩分鐘老人突然暈倒;有人在路上不慎扭傷,進劇場時一瘸一拐;甚至有剛做完心臟手術的老人觀演途中出現心梗前兆?!捌鋵崒ξ覀儊碚f,工作不只是檢票引導這么簡單,身上背負的擔子很重。”天蟾場地服務部領班蔣穎萍對記者說。天蟾為此也做足準備,醫藥箱宛如一個“百寶箱”,紗布、棉簽、碘伏、綁帶、醫用冰塊等應急物品一應俱全。不僅如此,劇場每場演出都請到上海文藝醫院的專業醫生坐鎮,以備不時之需。
身為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劇場,天蟾無法避免樓梯多的建筑構造。為了讓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盡可能方便、高效地走到購票位置,只要工作人員有空,就會帶領老人前往汕頭路的劇場后門,乘坐直達電梯前往一層二層劇場。散場的服務同樣細化到個人,幫忙叫車、陪同去出租車等候點幾乎是每場演出的必備,“有時子女開車來接老人,停車不方便,請我們攙扶老人到后門指定位置,我們都很樂意幫忙。”蔣穎萍說。
工作中,禮賓人員的神經高度緊繃,密切留意著觀眾,“記得有位阿姨在手扶電梯上回頭跟朋友說話,電梯到頭眼看她就要跌倒,我立馬沖過去接住她。”去年,三位00后新加入禮賓團隊,林嬿首先的忠告便是“別小瞧自己的工作,耳聽六路眼觀八方是我們的基本素養”。如今,年輕人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和爺爺奶奶們聊得很開心。林嬿相當自豪,“和觀眾做家人,這是我們天蟾的傳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