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關鍵詞勾勒出欣旺達動力的戰略圖譜:安全無差別、數據定邊界、半步領先哲學、全球化馬拉松、系統級快充
文|陳佳 李皙寅
編輯 | 李皙寅
新能源汽車產業風起云涌,安全與創新成為行業發展核心命題。
2025年3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將動力電池熱失控安全標準從“5分鐘報警”升級為“不起火、不爆炸”。
“車有高低端之分,但動力電池的安全標準沒有高低之分。不單高端車型動力電池需要高安全配置,低端車型的電池安全等級同樣需要做到極致。”在上海車展上,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華文在接受訪談時,也反復將安全掛在嘴邊。
在王華文看來,電池邊界標準的問題,就像是踩在懸崖邊上一樣,需通過大量測試驗證,應用數據、市場反饋及實時監控數據精準界定產品在性能、安全、成本等方面的邊界標準。同樣,在創新與安全的平衡上,要把握“領先一步成先烈,領先半步成先驅”的尺度,產品需要通過集成式創新,實現上下游關鍵零部件共建共創,以系統和總成思維評價分析,分解標準和邊界,避免各自為政,丟了產品綜合競爭力。
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欣旺達動力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合計18.8GWh,市占份額為2.1%,排名前十。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的數據,2024年欣旺達動力國內乘用車裝機量位列第6位。
財報顯示,2024年欣旺達集團營收560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歸屬母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 16億元,同比增長65%。電動汽車類電池出貨量合計25.3GWh,較2023年出貨量增長117%,實現收入151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 40%。
圖說: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華文。受訪者供圖
欣旺達動力產品覆蓋HEV、EREV、PHEV和BEV市場,2022年實現了4C產品的批量交付,是國內最早實現量產的電池企業,目前已具備5C-6C超充電池產品批量生產能力,并與國內多家車企達成戰略合作,下一代10C閃充電池也有了長期積累,具備快速量產的平臺能力。
據GGII發布的2024年中國儲能系統(直流側)全球市場出貨量榜單,欣旺達排名第五。2024 年,欣旺達動力加速出海,推進摩洛哥、匈牙利、泰國等項目。
王華文直言,電池產業是一場“馬拉松”,要用長期主義的視角來看待,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是全球化產業鏈,出海是必然選擇,越是積極出海的企業,其能力和風險管控水平就越強。
同樣,電池的安全也是一場系統性工程,不但需要靠譜的電池,更需要安全的應用生態,比如充電技術和熱管理技術。
超快充技術本質上是系統性工程,而非單一電芯技術的突破,需要通過電芯、模組、PACK、BMS和系統的協同升級,在實現快充的同時,保障電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超快充技術對能源端也有要求,需要通過光伏、儲能、充電設施的網絡狀布局,減少單一電網節點的負荷壓力,同時利用峰谷時差優化能源配置,才能建立起支撐超快充技術的能源體系。
隨著行業對動力電池安全標準不斷重構,欣旺達動力認為,單純的產品性能提升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未來將更多依賴于系統性安全體系的構建與協同創新。欣旺達動力一邊通過全流程安全設計與產業鏈協同管控,將數據監控,溫感監測、故障預警等安全要素無縫嵌入產品規劃階段;另一邊通過數據驅動的邊界管理,在保障安全與性能優化之間精準平衡。
以下是本屆上海車展中,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華文與包括《財經》在內媒體的部分訪談精要,以饗讀者,有刪改:
安全無等級:高低端車型同責
問:新的國標動力蓄電池安全目標已經正式出臺,但業內尤其是C端消費者仍存在一些疑問。有人詢問我,是否只有在2026年6月7日新標準正式落地后生產的汽車,其電池才能做到安全保障?
王華文:國家將動力電池熱失控后的安全標準,從“5分鐘/ 60分鐘報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的更高要求。作為從業 30 年的電池企業,我們對產業的敬畏并非源于政策驅動,而是源于產業本質認知。我們董事長一直強調兩句話:一是車分高低端,但動力電池的安全標準沒有高低之分。不單高端車型需要電池的高安全配置,低端車型的電池安全同樣必須做到極致;二是產品質量若沒有做好,推向市場就是負債。安全是產品的核心屬性,無論是動力電池還是消費類電池,從化學體系設計之初就必須將安全作為首要考量。
為何國家要專門強化安全標準?根源在于過去行業存在認知偏差:當監管缺位時,部分企業以成本為導向,不斷試探安全邊界。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發展到規模化關鍵期,必須從產品本質構建安全體系:
①全流程安全設計。從材料選型、結構設計到系統集成,全過程融入安全要素。例如在電池包內集成溫感監測系統,實時采集電壓、溫度及變化趨勢數據,精準識別早期故障征兆,將安全防護嵌入設計規劃階段。
②產業鏈協同管控。安全遵循“木桶效應”,任一環節的短板(如不防火的結構件、阻燃性不足的泡棉)都可能導致系統失效。我們與上下游供應鏈共同梳理安全失效風險點,建立高于國標的測試驗證體系,通過嚴苛的仿真測試和量產前大量DOE驗證,確保每個零部件達到安全閾值。
③數據驅動的邊界管理。電池產業發展已從單一產品競爭升級到系統競爭和生態競爭。我們做電池最重要的就是管控偏差和邊界標準的問題(這里的邊界標準可以理解為產品的性能、安全、成本等各方面的極限值),就像是踩在懸崖邊上一樣,你沒有足夠的余量,產品就會出現超越邊際的風險。但是我們也不能將邊界留得太寬。如果邊界留得太寬,就會導致產品性能過剩和質量過剩,這就意味著必須花費更多的成本和資源,產品在商業競爭中是沒有競爭力的。
所以,怎么樣才能找到這個恰到好處的邊界呢?這就需要通過各階段有效的驗證測試,模擬仿真,市場應用數據,歷史失效數據參考、市場應用反饋及實時監控數據,精準界定安全邊界——既避免過度設計導致成本浪費,又防止因安全冗余不足引發失效。這需要整合上下游資源,構建系統性、生態化的安全協同體系,這也是行業未來的核心課題。
問:您提到安全需要全體系保障,那么在產業鏈條中,安全責任的主體如何界定?是否存在責任分散的問題?
王華文: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安全責任遵循系統負責制。以電池為例:作為獨立的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對電池包的安全負主責;當電池與電機、電控構成動力總成系統時,主機廠作為系統集成方承擔整體安全責任;延伸到整車層面,則由整車企業統籌全系統安全。
核心在于,每個層級的“系統總設計師”必須將安全納入成本、質量、技術的整體規劃,并通過層層分解,將安全要求傳遞至二級、三級零部件。同時,合作伙伴的選擇至關重要——需聚焦細分領域前三的企業,這類企業深耕行業,對產業有深度敬畏,有深厚技術和平臺積累,具備長期戰略投入能力和專業安全認知,避免短期逐利行為導致的安全隱患。
問:在創新速度和安全的問題上,該如何平衡?科技創新必然伴隨著風險,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
王華文:這個問題確實是矛盾的統一體,“領先一步成先烈,領先半步是先驅”,這個“度”要把握好,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理念和價值要統一。無論是我們自身、客戶,還是上下游合作伙伴,在面對行業賽道時,都要遵循“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 的產業規律。在技術尚未成熟時,提前做好研發和運營準備。同時,聯合各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專精特新企業,在安全、產品開發設計等方面垂直整合資源,共同推進。
第二,開發模式轉變。過去開發是各不相謀,開發完成后再交付使用。但現在產業環境變了,垂直整合和基礎研發,以及跨界研發變得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只站在自身角度考慮,要站在總成和系統上游下游的立場,要考慮電池系統整體安全,與上下游聯動設計指標,從源頭協同部署。
第三,依靠智能化和數據化把控。在產品制程從自動化到智能化、數字化的過程中,避免依靠人的主觀判斷,因為這容易產生風險和偏差。我們要通過產線數字化、智能化,利用AI 技術,建立全生命周期智能數據管控和監測平臺。而且,我們將這些成果與供應商、合作伙伴共享。雖然投入智能、大數據模型個IT建設成本高,但通過提升產品良品率、一致性,也能降低系統成本,減少售后風險,保障消費端安全。
總結來說,就是要通過集成式創新,實現共建共創、極致穿透。因為如今產業各環節相互交融,對產品設計偏差和邊界的認知融合程度,關系到產品最終總成和系統性能能否發揮極致。如果上下游不拉通,各不相謀,即便產品個別功能和表面出色,難以解決消費者痛點,倒置產品在市場上失去綜合競爭力。
風浪大也要去航行
問:欣旺達在海外市場的布局規劃?目前國際局勢和地緣政治對出海有一定影響,在海外市場有哪些具體規劃?
王華文:欣旺達集團做電池近30年,一直堅持海外戰略。早在2012年,我們在消費電池領域就率先出海,布局印度、越南市場,這段經歷讓我們明白,企業必須走向國際市場。出海既是國家戰略,也是欣旺達集團的發展戰略,并且通過消費電池業務在海外的發展,我們自身能力和視角也實現了成長與蛻變。
這種蛻變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全球化能力,海外區域化工廠運營和服務高度客戶的快速相應能力的提升,當我們走向國際市場,就要直面國際化客戶的需求、市場的風云變幻,以及商業環境,企業區域運營,海關、售后,技術和服務等各方面的要求。這促使我們不斷拓寬和深化自身能力邊界,市場永遠是變幻莫測,唯有迎難而上,風浪再大也要去航行。這也為動力電池業務出海積累了豐富經驗,指明了方向,畢竟汽車動力產業是全球化產業鏈,出海是必然選擇。
目前,我們已在泰國、匈牙利和摩洛哥進行產業布局。摩洛哥和泰國項目也將在今年投產。我們的海外布局是基于客戶穩定需求和長期合作為基礎。因為電池產業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我們會和戰略客戶充分協同,保持戰略定力,長期規劃,分步實施,確保市場和解決方案的綜合競爭力。
經過多年海外經營,我們在工廠運營,人才管理、客戶運營、供應鏈本地化建設和服務體系等方面已形成成熟模式,可以快速復制,無需重新搭建體系。
最后,在海外市場布局時,我們始終思考一個核心問題:出海能創造多大價值?包括與不出海相比的價值差異、為客戶創造的綜合競爭力,以及為市場創造的生態價值。這個產業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看一兩年,而要著眼于十年、二十年的長期發展。全球新能源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很長,發展潛力巨大,不會因一時波折就停滯。而且,越是積極出海的企業,其能力和風險管控水平就越強,客戶也會更信任我們,雙方的合作也會更加深入。
問:在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復雜化、全球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欣旺達如何通過體系化能力建設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產業鏈生態融合及海外市場的長期布局?能否結合具體實踐談談核心策略?
王華文:關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我們把它比作“產品護照”,記錄產品從生產到使用的所有信息。能做到這一點,首先感謝客戶給予的機會,客戶對產品的嚴格要求推動我們進步。其次,我們自身具備強大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團隊,從產品工程設計到落地都有專業支撐;再者,我們擁有完善的系統,從產品設計開始,所有數據就進入PLM系統、客戶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等,實現全流程跟蹤,這些系統也延伸至上下游客戶與供應鏈。這些系統共同構建起智能化、數字化平臺,為我們積累數據、沉淀底層能力提供支持。同時,客戶也會對我們進行賦能,幫助我們優化平臺。這些優勢為我們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提供了應用基礎和環境。
如今,產業鏈各環節的生態融合越發重要,很少有人只關注單一產品。只有把關鍵要素整合串聯起來,才能找到產業的關鍵控制點和差異點。我們也會和客戶一起規劃,通過這種方式快速沉淀經驗、培養人才,確保團隊認知對等、價值觀一致,發揮集群效應。
在海外布局方面,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幫助企業縮短出海周期,應對國際化風險。雖然這可能會增加成本,但從長期主義來看,無論是對企業的成長價值、用戶價值,還是品牌力提升,都是有益的。比如提供解決方案使用戶能看到電池后臺數據,提升安全感和認知度,從而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如果企業不愿在這些方面投入,市場之路只會越走越窄;而選擇與上下游攜手,共同出海,路則會越走越寬。
超級快充是“多管道協同輸水”的系統性工程
問:在與能源系統的溝通中,大家普遍認為超快充技術具有一定的應用場景。然而,在大型城市領域,基礎電網的電力配套和相關組件需求已基本得到滿足,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如何在普及超快充應用場景的同時,避免對現有電網造成沖擊?
王華文:關于超快充與電網負荷的平衡問題,當前行業正推進“光儲充”一體化生態建設。其核心邏輯是:當電網輸配電能力面臨快充負荷沖擊時,通過光伏儲能、充電網絡與車輛電池的協同,構建能源雙向流動體系——低谷時段利用光伏和電網低價電充電儲能,高峰時段車輛電池可反向供電至電網,形成 “削峰填谷”的動態平衡。
這種模式如同“多管道協同輸水”,通過光伏、儲能、充電設施的網絡狀布局,減少單一電網節點的負荷壓力,同時利用峰谷時差優化能源配置,這是全球主流的技術解決方案。當然,背后面臨智能化調度、跨媒介能量存儲等技術挑戰。盡管現階段實際效果仍需提升,但方向明確——通過技術迭代和生態協同,將逐步實現超快充普及與電網穩定的良性互動。
問:在您看來,超快充技術未來會成為普及技術,還是更適用于中高端車型?另外,當10C、12C 等高倍率充電技術不斷發展時,對換電技術的發展空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王華文:首先,超快充技術的普及性并非由車型檔次決定,而是基于產品補能效率本質要求。我們始終認為,動力電池的安全、質量和設計標準不應因車型高低端而有差異。超快充技術對電池的瞬時功率輸出、循環壽命和衰減控制有極高要求,本質上是系統性工程,而非單一電芯技術的突破。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和生態不斷完善,同時超充系統成本的不斷優化,超充技術在各車型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只是在發展的不同階段,相對應而言,鑒于應用場景,成本和系統性能匹配性,中高端車型搭配超充的引領性更強。
超充技術和換電技術是兩種不同的補能方式,兩者會長期并存,呈現“場景分層,技術互補”的態勢,并在不同應用場景有其特殊的匹配性。整體而言會有如下影響:
1、10C、12C高倍率的超充補能效率更高,超充的便利性和效率會壓縮或分流一部分對補能速度敏感的私家車用戶,同時超充樁的成本優于換電站,超充可能加速充電基礎設施和網絡的擴張,進一步擠壓換電的市場份額;
2、技術協同更加深入,快充+換電的雙模式車型,覆蓋不同用戶場景的需求,運營和公共出行車輛采取換電,長途和跨城使用超充;如換電電池標準能有效統一,規模化效應可降低成本,與快充形成互補關系;
3、場景進一步分化,換電模式對電池壽命影響較小,通過集中慢充延長電池壽命,出租車和物流車對換電依賴大,有利于電池梯次利用,統一維護和升級。超充對電網的沖擊大,頻繁快充對電池壽命衰減提出更高要求。
責編 | 王祎 題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