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預料之中,莫迪果然咽不下這口氣!
2019年的“印巴事件”,真的重演了,印巴兩軍已經正式開打。
然而時間過去了6年,印巴雙方的實力已經發生了略微的變化,所以這次莫迪可能討不到半點便宜。
果不其然,印軍深夜出動,襲擊了3個巴方區域。
然而有意思的是,印軍才剛動手就被打退了回去,巴方已傳來捷報。
那么“印巴”雙方難道真要大打出手嗎?
莫迪是否還留有后手,本次事件究竟該如何收場,又會持續多長時間呢?
我們逐一來看看。
當地時間5月7日凌晨,印軍不宣而戰,發動了代號為“辛杜爾”的襲擊行動。
隨后,巴方立即采取了回應。
4時30分左右,巴方宣布擊落了5架印軍戰機,分別是三架陣風戰斗機、一架蘇30戰機和一架米格29戰機,另有多名印軍人員被俘。
不久之后,巴方再傳來捷報,又有一架印軍戰機被擊落。
也就是說,印軍雖然率先動手,可還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就已經損失了6架戰斗機,這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只是現實的損失,實際上它對印軍的士氣也會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會改變莫迪和印軍上層后續的判斷和決定。
果然,收到這一結果后,印方發布了一份公報稱,印軍的行動有重點、有分寸、非升級,目標選擇和執行方式都相當克制。
由此可見,莫迪也不愿意把摩擦擴大化,特別是感受到巴方態度和反擊力度的強硬之后,他更加篤定了此前的看法。
其實早在襲擊行動開始之前,莫迪就已經做好了鋪墊和布局,為他自己找好了退路。
4月29日,外媒就有過相關的報道,莫迪已經授予印軍“行動自由”。
這對于印軍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顯然是莫迪在“踢皮球”,就算行動出現了問題也不用他來負責,他把自己想置身之外。
根據這一安排來看,雖然莫迪對本次襲擊行動是默認的,但這并不是他本人親自下達的指令,所以他到現在都還沒有發聲。
可見印巴雙方的摩擦雖然醞釀了很久,從切斷河流到開展演習,再到如今在地面和空中展開戰斗,但雙方都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克制,所以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不大,雙方的摩擦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超過3個月的可能性不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會大打出手并不意味著不會開打。
通過對本次事件的分析就會發現,印方本想出動戰機教訓一下巴方,然而他們還沒進入巴方的上空就被擊落,可見巴軍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
而這一戰績則讓莫迪更加臉上無光,他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想證明新德里在該區域的實力,這種心理促使他誤判了局面,也高估了印軍的實力。
然而擁有美、俄雙重支持的莫迪不會善罷甘休,除非巴方能夠主動后退一步,或者有友好力量來斡旋,直到等來可下的臺階。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印巴雙方會以打打停停的形式進行,最終二者都占不了上風,然后在和平力量的斡旋之下達成暫時和解。
話到結尾,莫迪的自信來源于印方的經濟和美、俄的支持,但從“軍“力上來說,二者的實力差不多,所以巴方也有底氣,這也是雙方都不愿意退讓的原因。
那么大家認為印軍的戰斗機是如何被擊落的,巴軍究竟動用了什么裝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