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早起時間是幾點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過相信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是8點了。
現在,大家都有晚上熬夜的習慣,一般在晚上0點睡覺,已經算是比較早的了,有些人要熬夜到凌晨一兩點才去休息,如果沒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人早上起來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哈欠連連,萎靡不振的表現。
可是,那些不熬夜的人,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年齡大了,他們熬不了夜,可能每天晚上10點左右的時間就睡覺了,那么,早上是不是也是要8點起床嗎?
當然不是。
2024年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于大多數中老年人而言,早上6點至6點30分起床,健康效益最為顯著。
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段呢?
褪黑素,大家都聽說過吧,褪黑素的分泌是這樣的,白天減少,晚上增多,特別是在黑暗的環境里,更能促進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與睡眠息息相關,毫不夸張地說,穩定的褪黑素分泌是保證良好睡眠的前提。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褪黑素的分泌也會逐漸減少,到了要起床的時候,另一種激素的分泌會增多,這種激素就是皮質醇,皮質醇被認為是覺醒激素,清晨5點至7點是皮質醇分泌的高峰期,這種激素幫助我們從睡眠狀態轉為清醒狀態,如果太早起床,由于皮質醇的水平比較低,起床的時候人會特別困,可如果太晚起床,又會錯過皮質醇的最佳作用時間,導致一整天的時間精神萎靡不振。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早上起床時一定要注意一些要點。
第一,上了年紀,晚上睡覺和早上起床的時間都一定要控制好
其實,熬夜本來就不是一個好習慣,很多人都有這樣錯誤的觀念,覺得自己晚上睡的晚一點,所以早上起來晚一點就是了,一天只要保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可以了。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長期熬夜晚睡的人,即便你每天保證了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長了,你的健康也依然會出問題。
上了年紀,老年人更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旗下的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Digital Health》在2021年11月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中,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等研究團隊發現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時間”。22點至22點59分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小,太早太遲睡覺都會增加患病風險,凌晨(24點)及更遲午夜或更晚入睡患病風險最高。
所以,老年人最好在22點-23點這個時間點去休息,然后早上的話,可以選擇在6點-7點這個時間點起床,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
第二,上了年紀,早上起床速度要慢一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很多老年人已經罹患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那么,早起時更要注意起床的速度,因為早起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交感神經是比較活躍的,血壓容易升高,心率容易增快,如果起床速度太快,會導致血壓的進一步飆升,危險就容易降臨。
老年人要牢記,早起速度要慢一點,要牢記欲速則不達。
給老年人的建議是,早上蘇醒后,不要急于馬上坐起來,可以懶一會床,確定身體沒什么不舒服以后,再起來,建議先在床上坐一會,等身體適應了,然后再逐漸下床。
第三,上了年紀,早起后第一件事應該是喝水
經過漫長的一夜都沒有喝水了,早起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當然,讓你喝水,不是讓你放肆喝水,一般而言,早上喝150毫升左右的水是最佳的。
喝水能緩解口干,喝水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稀釋粘稠的血液,有利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喝水還能促進排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