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工作千頭萬緒、枝葉關情。近年來,成都市錦江區牛市口街道圍繞破解老舊小區(院落)治理難題,按照“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專業服務”的方式,積極搭建協商議事平臺,問計問需問效于民,推動小區治理從“解決單項問題”向“完善治理體系”轉變升級,不斷凝聚共建幸福家園的強大共識合力。
建立組織化動員體系。建強骨干力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路人”作用,健全社區、一般網格、微網格三級組織鏈條,輻射帶動物業服務人員、新就業群體、居民自治骨干等多元力量2000余人,組建“小牛哥”“搭把手”“133禁毒社工”等志愿服務隊,開展協商議事、參與小區治理。落實呼叫制度。根據事項清單解決難易程度,劃分為簡單問題、一般問題、復雜問題3個等級,明確自行處置、對口呼叫、聯動處置、逆向派單4類呼應流程,實現呼叫派單閉環式管理。堅持“一事一評”,從部門報到效率、專業性、配合度、擔當意識、辦理效果等5個方面進行過程評議,確保服務質量水平。創新工作方法。推行“望聞問切”四步矛盾調解法,從“望”中找出問題、看出需求,“聞”中捕捉關鍵信息、歸納爭議焦點,“問”中辨別是非曲直,“切”中實現靶向施治,幫助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燃氣安全、院落改造、物業管理等民生實事500余項。
實施規范化管理流程。搭建“線下+線上”訴求收集平臺。線下通過黨建聯席會、院落壩壩會等方式,面對面收集問題、及時反饋結果;線上利用“錦彩生活”小程序、微信群等平臺載體,建立臺賬、細化清單、實時回應。截至目前,開展常態化議事70余場、共收集意見建議180余條、協商解決小區公共事務難題30余項。健全議事檔案管理制度。按照小區(院落)“愛鄰協商議事”操作指導手冊要求,對議題征集、協商議事、結果公示、成效評估等環節資料進行全流程梳理,確保協商過程可追溯、可復盤。2024年,網絡理政辦理時效提升10%、滿意率提升4%,表揚件增幅達233%。分類施策提升院落治理效能。按照“黨建引領+分類管理”原則,針對老舊小區院落分散、資源不均的現狀,分社區將院落進行捆綁,量身定制“一院一策”方案,通過鄰里公約和責任清單,厘清“居民自治+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兜底”的責任,院委會負責垃圾分類督導、鄰里調解、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停放、閑置空間出租、居民物業服務費收取等微治理服務。社區物業服務中心負責院落安全、綠化及化糞池清理等設備設施的管理維護。2024年,完成21個老舊小區改造,自主增設10臺電梯,蓮心苑片區改造項目中32處存量違規建筑全部拆除。
提升品牌化打造力度。建好服務陣地。構建“1+10+N”三級黨群協商議事矩陣,整合“小牛哥”暖新驛站、“微網實格”黨群服務站、禁毒教育基地等N個特色陣地,打造“家門口”的鄰里議事空間,有效收集居民意見及訴求,實現“有地可商”“有需必應”“有議必答”。擦亮服務品牌。以“一社一品”為抓手,開展“牛人講堂”,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互動形式,普及物業管理、矛盾糾紛調解等基礎知識,精心打造“龍舟壩壩茶”、“心手相蓮·繁花似錦”、“牛犇犇”協商圓桌會等10個社區居民議事品牌,提供信訪接待、矛盾糾紛調解、心理疏導等全方位服務,營造民事共議、遇事共商、難事共辦、成事共享良好治理生態。2024年,10個議事品牌累計開展活動500余場,服務居民超2萬人次。提升服務效能。為了實現老舊小區(院落)的“自我造血”,院委會利用廣告位、停車位等公共設施設備經營所得收益用于保安保潔工資、公共設施維護和植物的養護,將閑置用房的出租收益和社區物業服務中心的物業費結余設立為院落微基金,幫助解決院落公共事務中因無法動用公共收益或物業維修資金的事項,讓居民辦成想辦的小事、難事。(李建華、陽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