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趙波——讓綠能造福更多人
浙江日報記者 蔣欣如 通訊員 陳凌宇
建立我國首個自主研究建設的微電網實驗平臺,使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在國內引起業界關注;率領團隊走出實驗室,在海島建設一系列造福于民的微電網工程……在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領域,全國勞模、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趙波的名字,可謂大名鼎鼎。
微電網是一種小型發配電系統,以風、光等新能源為主,既可以與外部電網并網運行,也可以孤島運行。在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今天,大電網和分布式發電相結合的新型微電網,因其靈活、環保、可靠已成為發展趨勢。
2007年,趙波加入國網浙江電科院時,新能源研究尚處起步階段,微電網更是前沿中的前沿。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的指導和點撥下,趙波敏銳地捕捉到微電網研究的巨大潛力,決心從無到有建設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實驗平臺。
面對資金短缺和外界質疑,趙波一邊翻閱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深入研究已有的微網實驗案例;一邊和光伏、風力發電、儲能設備制造商交流建設經驗,終于拿出了一份讓人信服的可行性分析報告。2010年5月30日,實驗平臺通過了國內電力權威學術機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組織的評價鑒定,成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具有靈活網絡結構的綜合微電網實驗平臺。
“創新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實驗室,而是應當走進人們的生活。”實驗平臺建成后,趙波又將目光轉向海島微電網建設。南麂島離網型微電網示范工程就是趙波團隊的作品之一。
接手項目時,南麂島全島供電只能依靠4臺300千瓦柴油發電機。隨著海島漁業和旅游業的發展,用電需求量也隨之增加,每到旅游旺季,商家只能拿出自家的柴油發電機供電。巨大的轟鳴聲、濃密的黑煙,無疑與美麗的海島格格不入。
趙波團隊決定利用島上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開展新能源分布式發電。2014年9月,隨著南麂島山脊上一排白色風機迎著海風勻速轉動,光伏發電板在向陽坡上吸收能量,我國首個兆瓦級離網型示范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南麂島真正成為一個利用綠色能源的美麗海島。
很多大事要事背后,也能看見趙波的身影。杭州亞運會期間,趙波作為國網浙江電力氫電耦合紅船共產黨員科技攻關團隊帶頭人,負責保障開閉幕式微電網;他還主持了寧波、杭州、臺州、麗水等地的氫能工程示范項目,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以后,希望走出浙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建設更多新能源微電網和氫能項目,讓研究成果造福更多百姓。”趙波說。
來源:浙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