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懸而未決,南亞戰火大有全面升級的意味。
基于克什米爾的恐襲事件,印度并不甘心選擇和巴基斯坦和解,而是采取夜襲的方式,襲擊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本土地區,報復意味拉滿。
截止目前為止,巴基斯坦方面已經有26人因此次印方突襲事件死亡,這注定印巴沖突不會立即結束,而是可能螺旋升級。
對此,我國是什么態度呢?
我外交部發言人的意思很簡單,印巴兩國同為中國鄰國,應該保持冷靜克制,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我國這么說,其實更多是說給印度聽的,畢竟克什米爾恐襲事件發生后,印度一波接一波升級事態,一點兒冷靜克制的意思都沒有。
對此,印度方面明顯有點兒針對我國的意味。
具體來說,在印度突然使用導彈和戰機夜襲巴基斯坦之后,莫迪政府向美國、俄羅斯、英國、沙特、阿聯酋等國通告事件相關情況,卻獨獨沒有向我國和法國這聯合國兩常通告,明顯具有針對的意味。
印度沒有向法國通報,很容易理解,畢竟此次突襲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中,印軍至少損失兩架陣風戰斗機,而陣風戰斗機恰巧是法國2016年以總價78億歐元賣給印度的,多達36架,印度可能得掂量掂量法國武器的真實戰力。
與法國不同,我國并沒有支持巴基斯坦,而是呼吁事件和平談判解決,印度卻不向我國通告,多少有點兒不信任的味道。背后因素不外乎,一是將我國視為競爭對手,二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友好外交關系。
對此,我國一點兒不慣著印度,果斷出重手,讓莫迪知道厲害。
據悉,日前我國商務部對原產自印度的氯氰菊酯征收最高166.2%的反傾銷稅,為期五年。基于印度是全球最大氯氰菊酯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是印度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此舉警告意味拉滿。
我國這么做,印度不向我國通告針對巴基斯坦的突襲行動,只是一方面,更多因素在于印度和美國的眉來眼去,特別是剛結束的金磚外長會議上,因為印度使絆子,金磚國家最終沒有就反對美國霸凌達成聯合聲明。
莫迪想要達到既教訓巴基斯坦,又拉攏吸引外國制造業轉移印度,實現印度經濟大幅發展的目的,沒那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