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文嗎,我們今天就說說中國年齡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蘿卜頭在監獄中的老師——黃將軍。
在《紅巖》等經典革命題材藝術作品中,身處國民黨集中營中的革命志士中有一位受人尊敬的“黃將軍”。而事實上“黃將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就是時任沈陽市警察局長的黃顯聲將軍,他在“九一八”事變當晚首先組織了對日本侵略的抵抗。
黃顯聲,1896年出生在飽經戰火蹂躪的遼寧岫巖。在他的幼年和少年時期,日俄的爭霸戰爭給東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而親身目睹、經歷了這一切的黃顯聲,也自幼就立下了強國安民的大志。學習成績優秀的他于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并參加了“五四”運動。
在目睹了弱小的中國并不能夠憑借“公理”獲得應得利益的屈辱后,他萌生了從軍報國的理想,為此,他毅然投筆從戎,于1921年考入東北講武堂炮兵科,次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并加入了奉軍。
在奉軍服役過程中,他一方面善待士兵、嚴格治軍,一方面積極以愛國進步思想影響身邊的人,很快得到了張學良的重用。1928年,他升任張學良衛隊旅旅長,負責沈陽的警備和張本人的安保工作。皇姑屯事件爆發后,沈陽局勢一時變幻莫測,而在這時,黃顯聲率衛隊旅官兵高度警惕、從容應對,保證了沈陽城和張學良本人免遭各方勢力的侵害,為張學良安全成為奉系最高首領立下了功勞。此后,他更是以自己的愛國思想直接影響張,堅定支持并促成了張學良做出了“東北易幟”這一近代史上至關重要的歷史決定。
“東北易幟”后,日本加緊了對東北地區侵略的步伐,不斷在南滿鐵路沿線和屯墾地制造各種事端。為了應對這種摩擦,東北當局決定改編一部分東北軍為準軍事化的警察部隊,這樣,在處理這類日本人發動的摩擦時,中方將擁有更好的靈活性,事態也不會輕易升級。而黃顯聲,則因為其擔任警衛部隊指揮官時的靈活和細致,而被張學良看重,委任為沈陽市警察局長。
當時沈陽城內魚龍混雜,日本勢力滲透很深,且依仗關東軍,常胡作非為。黃到任后,大力整治了沈陽的警察隊伍,并積極派人深入市井,打探日方動態,另一方面,在處理中日居民日常糾紛時不懼強權,不卑不亢,受到了沈陽市民和東北當局高層的一致好評。
1931年“中村事件”后,日本侵略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但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仍然把大批東北軍精銳開進關內,黃顯聲雖然力陳反對但依然于事無補,只得在沈陽城中暗自加強戒備,多方打探消息。9月中旬以來,黃顯聲根據多方情報,已經探知日軍將有“大動作”,。但張學良遠在北平、張作相在錦州且已抱定“不抵抗”主義,遂難挽回大局。
在日軍由滿鐵附屬地向沈陽城進軍過程中,黃顯聲率領部分沈陽市愛國警察,依托建筑,以弱勢兵力和武器,對來犯日軍進行了抵抗,最終因寡不敵眾,為保存實力,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黃顯聲下令沈陽警察分散突圍,并于19日在沈陽城外組織了義勇軍。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是黃率領沈陽警察,首先打響了反擊日本侵略的槍聲。
此后,黃顯聲先是率義勇軍輾轉遼寧境內抗敵,后來回到關內,部隊改編為騎兵第二師,并率部參加了1933年長城抗戰。但在國民黨的腐敗統治下,依然難有作為,殘酷的現實使他逐漸開始和中共接近,他曾先后多次通過秘書、地下黨員劉瀾波與黨組織聯系,并在騎二師中發展了中共黨員。1935年,張學良在蔣介石的命令下率西北軍來到山西“剿共”,但黃顯聲拒不聽令,成為當時陜北國民黨軍隊中唯一和紅軍平安相處的軍隊。1936年,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西安事變”爆發后,東北軍群龍無首,被蔣介石在抗日戰場上消耗和分化,但黃顯聲仍然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抗戰中去,率部在河南等地給了日軍較大打擊。直到1938年,因為其“通共”嫌疑,被國民黨特務誘捕,關入重慶渣滓洞監獄,直到1949年重慶解放前期,被秘密殺害,英勇犧牲。
黃將軍的一生,都在為國家而奮斗,他幾經求索,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的道路,甚至為之獻出了生命,這樣偉大的靈魂,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